歷經10年漫長工期,「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終於在今年8月正式開幕,這座「奇特」的建築物,被媒體網友們熱烈報導討論。在這秋意漸濃的季節,我決定來趟藝術之旅,就從這棟顛覆想像的建築出發。
【台北體感藝術之旅1】全球最顛覆性建築 靈感竟來自台灣火鍋?

夕陽餘暉,霞光萬丈,淡水河旁萬家燈火。此刻,頂著球體的全新地標「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顯得前衛耀眼。猶如日新月異的首都台北,總無法以單一詞彙來定義,人文、藝術、流行、時尚、設計,分分秒秒都在這座城市發生。
「這座建築很極端,你不是愛它,就是恨它。」建築師之一Rem Koolhaas曾這樣形容。事實上,他的設計靈感來自在台灣隨處可見、大雜燴般的鴛鴦火鍋,在他眼裡,台北不但人口密集且活力豐沛,每天在此上演的現實日常,就像重複被燉煮的湯頭,不停有各種滋味堆疊,波浪玻璃牆演繹川流不息,大劇院、藍盒子、球劇場三大劇場空間,傳達的是「一鍋三味」。理解到這裡,好似也很難不愛眼前這棟建築物了。

場館一、 二樓以銀、白和灰,引導旅客進入沉穩、放鬆的情緒。建築主視覺之一的曲面玻璃,納入自然光,藝術家成若涵的大型紙雕作品《人生戲台》展示於此,透過玻璃曲度變化,視角也跟著轉換,相當有趣。一旁還有青鳥書店,選書多與表演藝術相關,適合挑本書,坐在閱讀椅上靜靜閱讀。除了進入劇場欣賞表演,以上都是免費參觀。



表演者的舞台、時尚流行的劇場,是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主軸。那麼舞台的後面,能否一窺究竟呢?在設計建築物時,館方就以特別規劃了「參觀回路」,參加導覽者能從一處玻璃門進入由聶永真操刀設計的橘紅色沉燈光場域,深入到館場神祕的舞台後台,單向全程約半小時,搭配專業導覽老師解說,來一場沉浸式的建築體驗。

建築物七樓是近來網美打卡的熱門餐廳「ACME Cafe Bar & Restaurant」,內部也將建築特色大片曲面玻璃保留,透視著窗外的天氣,原木天花板、地板和桌子,多了分溫潤的氣質,氛圍優雅舒適,每日一到營業時間就吸引大批民眾等候。

餐飲方面以歐式創意料理、食物原形為主訴求,視覺上豐富,吃起來卻沒有負擔,即便是創意炸鮪魚為基底的「班尼迪克鮪魚塔」也將油收得乾淨,口感清爽卻多層次。除此之外,也推薦各種水果蔬菜飲品,比如最熱門的「黑醋栗莓果氣泡」酸甜清爽、「小黃瓜萊姆氣泡」則健康解膩。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劍潭路1號
- 電話: 02-7756-3888
- 開放時間: 11:00~21:00,週一休館。
- 網址:www.tpac-taipei.org/
- 備註: 一、二樓參觀免費,表演節目費用另計。
ACME Cafe Bar & Restaurant
-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劍潭路1號7樓
- 電話: 02-6617-7575
- 營業時間: 12:00~21:00,週一公休。
- 備註:每人低消300元,需另收10%服務費,用餐時間120分鐘。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