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投資成果多由市場報酬決定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投資成果常是由市場決定,能挖出多少財富,重點還是在於市場表現。(翻攝紐約證交所臉書)
投資成果常是由市場決定,能挖出多少財富,重點還是在於市場表現。(翻攝紐約證交所臉書)
很多人好奇,以資產配置的方式參與市場,實際成果如何?來看個例子,投資組合的股票部位,由代表美國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VTI)、代表歐洲已開發市場的Vanguard FTSE Europe ETF(VGK)、代表亞太市場的Vanguard FTSE Pacific ETF(VPL)和代表新興市場的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VWO),平均分配組成。
債券部位由代表美國公債的iShares 3-7 Year Treasury Bond ETF(IEI),以及代表國際公債的SPDR Bloomberg International Treasury Bond ETF(BWX),平均分配組成。
此投資組合若為股債6:4,則從2008年初到2022年底年化報酬為3.3%;倘股債比來到8:2,年化報酬為3.6%。這樣的績效,讓一些投資朋友認為:「何必進行資產配置,成果實在不好看啊!」但有幾個需留意的重點。
首先,2008年初到2022年底是一個很差的期間。一開始就遇到金融海嘯,股市嚴重下跌;終點又是股債齊跌的年度。許多人在這段期間根本是負報酬,相對來說,資產配置遇到強勁逆風,仍能交出正報酬。

定期投入 遇震盪不怕

再者,很多人以為投資績效,主要是由投資人的投資方式與操作手法決定,實情恐非如此。以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為例,同一段期間年化報酬也只有3.1%。基金是由專業經理人操盤,加上分析師團隊的輔助,持續嚴密監看全球市場動態,但這樣操作十幾年下來,卻是輸給固定股債比的資產配置表現。也就是,專業經理人的操作,成果一樣不好看。
所以,認為不管市場背景如何,只要使用高超的操作手法,一樣可以得到漂亮的正報酬,這是一種常見的誤解。而有這種誤解的人,常以為市場是一個金礦,只要有最大的勇氣、最高明的技術,就可挖出數不盡的財寶。
事實是,投資成果常是由市場決定,能夠挖出多少財富,重點還是在於市場到底有沒有帶來財富。在市場報酬平庸的期間,要靠人為操作遠勝市場,是非常困難的。而某段時期的投資成果可能很糟,正是需要分批參與市場的理由之一。
大多靠薪資所得,定期取得投資資金的人,自然會定期的投入市場;退休之後再逐年取用,過程會取得許多不同時期的投資成果,因此不用特別擔心單一時期績效不佳的問題。金融市場並沒有保證一定會給予投資人高超的報酬,願意接受這個事實,並採取合理的對應措施,是成熟投資人的必備條件。

綠角小檔案

財經作家,著有《綠角的基金八堂課》、《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等書。自2006年起在「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記錄自己的投資心得與看法,是台灣低成本指數化投資的倡議者。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