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人工智慧概念股勿過度追捧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AI概念股多仍在燒錢階段,可以獲利的是如雲端服務的Google、Amazon與Microsoft等上游公司。(資料照片)
AI概念股多仍在燒錢階段,可以獲利的是如雲端服務的Google、Amazon與Microsoft等上游公司。(資料照片)
全球股市自年初迄今迎來一波不小反彈,除了一些跌深族群出現明顯反彈外,近期最受到市場追捧的,莫過於人工智慧相關概念股了。
人工智慧概念自從AlphaGO在多年前擊敗人類頂尖圍棋棋士之後,已經在大眾視野消失了一段時間,後續的一些突破都不是直接面向一般使用者。而在2022下半年,一項名為Midjourney的AI生成圖像服務出現在大家眼前,才讓大眾又想起人工智慧相關技術仍在持續發展中,而且有了明顯突破。

產業發展中 燒錢居多

近期出現的對話機器人ChatGPT更是一個現象級的產品,因為它只用了短短2個月時間,就累積了超過1億名用戶,這可是過去Instagram花了2.5年、TikTok花了9個月時間才達到的數字。而這2者現在都已經成為用戶數超過10億的超級應用軟體,也因此,ChatGPT的未來發展備受期待。
近幾週來,各種語音、繪圖、動畫的人工智慧技術與服務,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竄出,更讓市場開始追捧相關概念股。然而,以目前整個人工智慧相關服務的架構來看,產業鏈中大部分的業者,應該都還處在燒錢階段,只有少數族群現階段就能創造獲利。
以目前的人工智慧產業鏈來看,前述的Midjourney與ChatGPT屬於面對使用者的應用程式,2者目前都有收費模式,但能否覆蓋成本或持續下去仍是問號。再往上一層,就是驅動這些人工智慧應用的模型,這樣的模型需要大量資料、時間與運算能力來進行訓練,因此,絕大部分都還處在燒錢階段。
而最確定可以在這個產業鏈中獲利的,就屬更上游的基礎設施了,包括雲端服務平台和硬體製造商。雲端服務公司如Google、Amazon與Microsoft等公司,GPU設計公司則以nVIDIA為主要供應商,當然,最重要的硬體供應商,就是晶片製造公司台積電。這些公司應是現階段市場資金大量流入AI相關產業後,最能立即受惠的業者。
由於人工智慧的趨勢方興未艾,投資人或許可以從上述這些擁有基本面、又能跟上未來產業成長趨勢的公司著手。至於其他仍在燒錢的企業,就不要過度追捧了。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