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她要的自由 李心潔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多年後在台灣再發專輯,而專輯主題就是人的成長。關於那些遮蔽己心的,李心潔一直在學習拂淨自己的心。
多年後在台灣再發專輯,而專輯主題就是人的成長。關於那些遮蔽己心的,李心潔一直在學習拂淨自己的心。
還記得李心潔20歲時唱〈自由〉時那奔放叛逆的神情,眉眼間的桀驁不馴,彷彿沒有時間,或是空間可以拘束她,是那樣一種感覺的自由。
不過,過了多年之後,之於李心潔,自由應該已經不再是那麼固定的想像了。不是手腳往外伸展、跳躍才叫自由。內心安靜了,自由就成為她內在的寶藏。它就在這裡,於所在的當下。
回想起來,李心潔在台灣唱歌已經是千禧年前後的事,她的短髮、她的自由、她的花樣裙襬,是一個年代很美好的印記。
催生紀錄片打開了李心潔想回來唱歌的心,且希望此時的自己,能跟歌迷有比較深的連結。

無所束縛的存在 李心潔

1976年1月23日出生,1996年進軍歌壇,後轉往電影,以《見鬼》拿下第39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以電影《夕霧花園》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監製《孩子,你好嗎?》系列紀錄片。與導演彭順結婚,育有1女,以及7歲的雙胞胎兒子。今年5月發行《盛開》專輯,個人首場演唱會「盛開。我的名字叫李心潔」7月22日於北流開唱,購票請洽寬宏售票系統。

感情擺第一 跟著心裡的聲音 放下事業

當李心潔今年4月登上高雄大港開唱,7月又將舉辦人生第一場演唱會。是的,李心潔又回來唱歌了。但這絕非充滿復古意味的回憶殺,她見四季更迭、自身的傷好了再傷,因而她更不畏懼傷。歌絕非只是歌,歌裡有她的生命歷程。
在今年4月的大港開唱舞台上,李心潔與美秀集團演出,雖有點緊張,但找回恣意歡唱的開心。(翻攝自大港開唱臉書粉專)
李心潔的自由,來自她的選擇,一些旁人無法當下就明白其價值的選擇,尤其在她所處的娛樂產業,可是她心裡清澈著。《見鬼》拿下金馬影后之後,為了照顧丈夫彭順與前妻的女兒,李心潔反而在事業正好之時減少了工作量,當時李心潔甚至還沒有與彭順結婚。即使照顧女兒的過程,李心潔也會累,但對於暫時放下事業,她篤定極了。她說完全沒有後悔,因為自己本來就不是規劃事業要如何如何的那種性子。
於是,李心潔才是那個最在現世的人,因為她就在當下。「我完全沒有後悔。從小到現在,我都是屬於那種,心裡會在對的時候有聲音或是直覺出來,告訴我,我現在應該做什麼選擇。當我跟著心裡的聲音做了選擇以後,我基本上不會後悔。」而就算過程再辛苦,但李心潔是很能鼓勵自己的人,所以她說話的時候,臉上總是閃動著明明亮亮的狀態,像是她能量的外顯。
畢竟,人不能踏過同一條河兩次,時間流逝,河變了、人也變了,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每個片刻都有其獨特意義。李心潔說:「我會跟自己講,我相信我會碰到這個人,這件事情一定有原因,我都把它們視為人生的功課,把它做好。」人生的自有意義,必須經過驗證。作過的夢或是受過的傷,那些不平坦的、有高有低的路線,最終,這並不是吃虧的事。
當演員之後,大家對李心潔的認識轉到角色之上。而這一幕滿滿張力,的確有影后的強大氣場。
感情是李心潔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不管怎麼樣的感情,在我的生命中永遠是擺第一位,愛情、親情、友情⋯都是在第一位。」這些情感的作用對象都是人,「在我的價值觀裡,人,可能是第一位。如果有個很重要的人、我在乎的人,有什麼事情發生,我絕對可以把所有的事情放下,然後就飛到他旁邊,我是這種人。」這也解釋了她的選擇。
很多年前我遇過李心潔,那時候抓不太到她的思緒,從一點到另一點,她可能不是直線到達,思緒之轉換,她踩跳的石頭是她獨屬的路徑。如今,她說話還是這麼急,不過她說了,「年紀賦予我的是盛開的力量,我經常滿感謝生命所經歷的事情,很享受年紀增長這件事情。」而這時候所唱的歌,當然也和二十幾歲時唱的歌不一樣了。

超級愛唱歌 有歷練與好作品 才肯回歸

但是,不管如何,李心潔依然都是一個很愛唱歌的人。李心潔跟好友許茹芸(琇琇)說自己要開演唱會之後,「琇琇說我是她認識的朋友裡面 ,超級愛唱歌的前三名。我是屬於隨時隨地都可以唱(的人)。我跟我兒子唱歌,在家裡是一個超級愛唱歌的媽媽 。」
二十多年沒在台灣發專輯,也不只是收歌或發片的事,是因為她認為作品必須行深,與她共生共鳴。李心潔解釋,「我覺得我一直都是一個很赤裸的人,我在做事情的時候不是沒有考慮到別人,而是我非常在乎每一個作品夠不夠真。我是一個要求很高的人,對所有的作品。因為我很在乎我的音樂跟歌,所以不會輕易地回歸歌壇,我還沒有找到一個很有深度的內容。」
愛音樂的心沒有改變過,但年輕時的李心潔,深感自己少了一些人生體驗,去駕馭音樂與舞台。直到這幾年她開始進行系列紀錄片《孩子,你好嗎?》,她執導一部、擔任其中一部主角,也創作部分配樂。做過幕後工作者之後,李心潔的心態更寬廣了。她笑:「我在這個年紀,跟歌迷或影迷的連結可以比較深。我希望把我人生的歷練,怎麼走過低潮,跟大家分享。我的作品,不管是電影或是音樂,都希望給他們一種力量。」

直面負能量 禪修重新找回 心靈的力量

那個力量從何而來,除了歷練,也來自於修練吧。李心潔為了女兒去禪修,女兒8歲時問她:「媽媽妳是不是不快樂?」這個問句,促使李心潔去正視自己的內心世界,為了女兒,也為了自己。「人不可能完美,我們多多少少從小到大一定經歷很多的事情,也有一些負面情緒,我們若沒有去處理它,那些情緒它不會不見的,面對跟處理它以後,才能轉化它。都沒有處理,你可能帶著這些潛意識裡負面的狀態去感受這個世界,所以就覺得自己的內在情緒不是很穩定。」
比起張艾嘉及劉若英,李心潔認為自己比較容易放空、抽離現實。「跟她們兩個比,我是比較夢幻的。」
李心潔也帶著好友于子育、家人、恩師張艾嘉去禪修。李心潔說,禪修對她的幫助很大。「這件事情就是讓我的心裡回歸到一個安定的力量,這個安定的力量能幫助我。我特別能夠堅持,是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去做這樣子的練習。禁語啊、沒能用手機、睡覺時間很少、一直打坐。我希望我這一生,不管是對我自己、對人性啊,或者是對生命有更透澈的明白。」
張艾嘉(右)是李心潔(左)恩師,從年輕時起,張艾嘉就是李心潔的傾訴對象。
禪修減少了她內在的恐懼與焦慮。「人家問我,一直坐在那裡,有什麼好?就是盡力做。我覺得那是鍛鍊專注力,它也能讓你安靜下來。活在當下,你會比較容易快樂,因為你沒有對未來有太多的焦慮。這些練習,都能夠讓你更容易在當下。」
甚至有時李心潔覺得心裡太滿的時候,會離開家裡3、4天,很專注的狀況下,她可以很有效率把想做的事做好。為什麼找于子育去禪修?李心潔笑道,于子育常有事跟她分享,她於是帶對方去禪修,「要自己把方法帶回去⋯所有的事情你要徹底的改變,一定要你自己面對。你打坐,你再也沒有東西可以攀了,也沒有辦法逃避了,你要面對,需要很大的勇氣。」李心潔這段話雖沒有說到自由,不過其實她也重新詮釋了自由。是另一個她,渡過了另一條河。
得到心中的安定,必須先有一段安靜的過程。而這樣盛開的、內在的精神力量,是李心潔此刻的力量。

場邊側記

說到當年的〈自由〉,為什麼李心潔看起來如此自由。李心潔笑:「當時我可以當玉女也可以當美少女,但我就是想要那樣子。」這次開演唱會,她說,某一個部分,她希望帶大家回到青春的時候,「再次去感受自己那種非常勇敢、非常自由的心情。」

造型:陳慧明/髮型:Dick@H-Park/化妝:Yafan/服裝提供:Chloé(紅色絲質薄紗洋裝、循環再生丹寧金屬孔眼長洋裝)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