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市場流動性優勢可能不再會員專區財經理財優於預期的流動性環境,推升了上半年全球股市,但下半年流動性恐開始惡化。(翻攝紐約證交所臉書)文 王伯達發布時間 2023.07.11 05:59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47 臺北時間中國聯準會達觀股市升息美國王伯達股市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美中兩強 需求未起色美再發債 殃及流動性2023年上半年已經結束,對於股市投資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期間,因為包括台股在內的全球股市,都有著亮眼表現。然而,下半年已經開始,這樣的榮景還會持續下去嗎?對於上半年股市的優異表現有多種說法。普遍的解釋是,經濟基本面最糟的情況已經過去,而股市往往會領先基本面反應,所以上半年的股市表現,其實已經反應了下半年、甚至是2024年整體經濟環境的改善。美中兩強 需求未起色不過,從實際經濟數據來看,我們似乎很難相信,這一輪的經濟谷底已經過去。台灣財政部上週公布了6月的出口數據,較去年同期衰退了23.4%,進口數據的衰退幅度也接近30%,雙雙創下了近14年來最大單月跌幅,這顯示企業所看到的經濟前景似乎仍不明朗,所以進口設備投資也未見復甦。會有這樣的現象,最主要原因在於美國與中國兩大經濟體,對於實體商品需求,仍未見明顯起色的原因。那麼,如果不是基本面因素,又是什麼推升了上半年的全球股市呢?我認為關鍵因素有幾個,包括優於預期的流動性環境、偏悲觀的籌碼面有利因素,以及聯準會釋出暫時跳過升息的訊號。由於上半年多數時間都處在債務上限協商期間,所以美國財政部僅能支用帳上現金,作為日常政府支出所需,而非向市場舉借債務,而這麼一來,市場上的流動性就會因此緩和。另一方面,3月的銀行危機,使聯準會與財政部共同祭出救市政策,其中,聯準會提出的「銀行定期融資計畫」,讓銀行業得以向聯準會貼現借款,這也成了一種流動性擴張政策。美再發債 殃及流動性從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來看,6月初的規模,還高過於3月銀行危機期間的水準,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認為,上半年的流動性其實優於預期的原因。然而,在債務上限近期過關後,美國財政部再次向市場發行債券以籌措資金,從上週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來看,資產規模已經來到本輪緊縮的最低點,所以,在流動性開始惡化的現在,我們可能需要謹慎面對下半年的開局。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