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金溥聰操盤侯韓大和解 侯友宜衝3關卡拚非綠共主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國民黨23日召開全代會,侯友宜提前半小時抵達會場門口,親迎韓國瑜下車。
國民黨23日召開全代會,侯友宜提前半小時抵達會場門口,親迎韓國瑜下車。
國民黨全代會於23日落幕,正式宣告新北市長侯友宜進入2024年總統競選模式。本刊調查,侯陣營在競選辦公室執行長金溥聰運作下,成功整合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全代會上演侯、韓大和解,暫時挺過深藍反彈。但即便黨內換侯聲浪暫歇,仍有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運作藍營地方勢力倒戈、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民調穩居第二,及陸戰整合等三危機,讓侯難成為非綠共主。
為此,侯陣營已評估調整選戰策略,將戰線拉長至9月,盼透過訪美等方式,力拚支持度回升。
國民黨全代會23日以起立鼓掌方式,通過徵召新北市長侯友宜參選2024年總統,同時阻斷黨內換侯的雜音。當天,侯放下身段,提早半小時抵達新北市板橋第二體育場,在會場門口頂著豔陽親自接待黨內要角,尤其是前高雄市長韓國瑜一下車,他立刻上前給了一個熱情擁抱,上演世紀大和解。

促團結 小刀親籌劃

本刊調查,這場侯、韓大和解,成功讓侯暫時挺過韓粉及深藍群眾對他的不滿,幕後關鍵人物正是侯競辦執行長金溥聰,他不只19日南下拜會與韓關係密切的前雲林縣長張榮味,讓張說服韓出席全代會,另在全代會前,侯也希望對昔日輔選韓不力一事公開致歉,因此金便思考如何展現誠意,並到場參與全代會彩排。
在金溥聰(圖)運作下,成功讓侯友宜、韓國瑜大和解。
「韓國瑜確實對侯友宜略有微詞,但不至於不滿。」近韓人士透露,先前侯、韓首度同台,出席黃復興黨部67週年活動時,侯並未當場向韓表達歉意,甚至演變成「侯有移」事件,讓韓心裡有些疙瘩,因而一度考慮以家族出國行程為優先,不出席全代會,但在張榮味等本土派要角的勸說下,最終韓也認為應以大局為重,才點頭答應出席。
韓國瑜原一度考慮缺席全代會,在張榮味(圖)親電邀請後點頭出席。
這場「侯韓會」的促成,背後可說是金溥聰親力親為,另還包括此次全代會侯友宜的致詞講稿,也由金親自定稿,甚至安排有選戰經驗,或常上政論節目的民代、幕僚,替侯上演說課,除強化侯的口說技巧及演講的抑揚頓挫,也企圖重新打造他的「鐵漢」人設。
「就算挺過換侯,侯在9月前要成為非綠共主,至少還有郭台銘參選、柯文哲障礙及陸戰整合等三大問題擺在眼前,侯陣營目前沒有樂觀的本錢。」一位藍營中常委直言,如果9月前侯「老三」的格局不變,全代會這場團結大和解的橋段,終究會落得只是一場戲。

民調低 難整合郭柯

本刊直擊,全代會當黨主席天朱立倫火速宣布為了凝聚黨內聲勢,通過侯友宜代表國民黨參選2024年總統後,主持人隨即讓侯至後台稍作休息,未與黨籍立委合體造勢,原因是讓侯在後台為上場致詞做最後演練,人未到場的金溥聰則指派幕僚在旁指導,最後讓這場演講順利落幕。
本刊直擊,侯友宜在全代會後台,與幕僚準備演說稿。
侯陣營深知,當天的侯、韓大和解,只能暫時按捺住韓粉及深藍支持者的反彈,後續侯真正該面對的,仍是無法成為非綠共主的事實,包括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持續運作藍營地方勢力倒戈,以及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民調穩居第二,都威脅侯的支持度及聲勢,難保未來選局不會陷入被棄保的窘境。
郭台銘(前左)力挖藍營勢力倒戈,23日全代會下午就與傅崐萁(前右)出席花蓮豐年祭。(翻攝郭台銘臉書)
一位藍營輔選要角指出,依現況而言,無論郭或柯都會對侯的選情造成傷害,即便全代會順利過關,距離藍軍整合還有一大段路要走,這也是黨內為何至今仍出現「在野大聯盟」或「政黨輪替」等論述,此舉雖與黨中央的訴求主軸「執政大聯盟」並不衝突,「但這個共主現在看來還不見得是侯友宜,這才是問題!黨內立委會遊走在郭、柯之間,就是因侯(民調)不夠強,才產生這樣的現象。」
本刊掌握,據侯陣營內部評估,侯的選情確實不樂觀,原期盼在全代會前將民調拉回第二,但近日多份民調均顯示他仍穩居老三。為此,金溥聰已定調調整作戰方略,將戰線延長至九月,先贏過柯文哲再力拚第一,且在全代會後,侯陣營也將立刻重整隊伍。
相隔近5年,侯友宜、韓國瑜及盧秀燕23日在全代會上合體,展現大團結。

訪美日 重塑新人設

一位藍營民代告訴本刊,對那些還在游移的民代,甚至直接出席郭台銘造勢大會的黨內同志,金溥聰已親自致電溝通,強調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藍營必須團結,不要再節外生枝,「否則未來傷的不只是(立委參選人)自己,也傷到整個國民黨。」
為了擺脫逆境,擅於操作議題、媒體及活動的金溥聰,也要求團隊重新打造侯友宜的人設及形象。據了解,侯陣營已暗地招募新一批年輕團隊入陣,包含過去替侯打贏二場市長選戰,後來轉進其他業界服務的相關人才,近日都接到侯陣營要求歸隊的電話。
郭台銘未放棄搭配柯文哲參選總統,成為侯友宜難成非綠共主的原因。(民眾黨提供)
不僅如此,侯陣營也開始強化國政議題,以侯的國政顧問團召集人、前行政院副院長杜紫軍為首,與國民黨智庫、新北市府研考會三方進行統籌規劃政策白皮書,最後再提出侯的終極版本;另外,出訪規劃也是侯陣營希望作為重建形象的要素之一,包括8月訪日、9月訪美,盼透過議題加上訪問行程,打破外界批評他缺乏專業與國際觀的印象。
朱立倫(左)拋出「執政大聯盟」想法,但侯友宜(右)能否當上非綠共主才是關鍵。

防分裂 盼王掌陸戰

一位爭取連任的國民黨立委表示,金溥聰有大選操盤經驗,但目前民調上還看不出對侯選情有明顯成效,反倒是金與地方派系的矛盾,才是另一大難題,「金只擅長空戰,但陸戰必須要有足夠分量且更有經驗的人來做才對。」該人士認為,本土派大老、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在黨內及各地廣結善緣,政治分量也足夠,應是最合適的人選。
國民黨立委參選人徐巧芯(右)擔任郭台銘(左)造勢活動主持人,引起黨內議論。(翻攝董事長開講YouTube)
據了解,侯陣營原先的確規劃由王金平操盤組織,但後來金接任競辦執行長後,內部則認知「一切由金決定」,讓挺王人士頗有微詞,認為不夠尊重王,為此侯多次致電向王解釋,近日也親自與王見面,盼化解彼此的誤會,並請王協助操盤陸戰。
藍營內普遍認為侯友宜(前左)陸戰有待加強,盼王金平(前中)能出馬協助。
「侯友宜民調還當不成在野共主,國民黨立委各尋生路,藍營在地方的優勢就無法發揮。」一位前國民黨高層分析,若國民黨改走非綠聯盟路線,讓郭台銘或柯文哲參選總統也不見得是好事,「郭上場會有未經檢驗的問題層出不窮,與柯結盟國民黨又恐失去自己的主體性。」最好的方案應是由國民黨整合泛藍勢力,但此前提要成立,就必須建立在侯民調不落入老三的狀況,否則談判的籌碼就不在藍營,「這不只是侯要面對,儘速調整策略,也是接下來國民黨中央必須正視的問題。」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