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范逸臣很高興擺脫了《八尺門的辯護人》,因為去年一殺青的時候,整個人很鬱悶,他自己都急忙想要做點什麼,以便甩開這些負面的陰霾。過了3個月後,就接到了電影《我最愛的笨男人》的戲約,「雖然電影有一些暴力、有一些悲傷的部分,但大部分時候這個角色還滿開心,至少個性很開朗,就整個把之前的鬱卒都一掃而空。」
【鏡大咖】離開八尺門的傻兄弟 范逸臣

因為電視劇《八尺門的辯護人》造成轟動,大家對於戲劇所碰觸的種種嚴肅議題,以及描繪多元族群組成的台灣社會樣貌產生極大的共鳴。在討論的聲浪中,好像沒人提起范逸臣。
當然是因為他表現太過吻合劇情設定,壓抑且低調,導致觀眾看了都一時無法聯想起《海角七号》的阿嘉,突然間讓他失去了存在感。

心內話現場直擊 范逸臣
2002年以歌手出道,推出同名專輯,2008年演出電影《海角七号》,締造台灣電影票房新高。今年演出鏡文學電視劇《八尺門的辯護人》,新片《我最愛的笨男人》。
想演個黑道混混 變傻瓜沒關係
《我最愛的笨男人》是關於幾個生性樂觀,總是過一天算一天的黑道小混混,用他們的方法面對各種利益糾葛的都更大餅。但再大的危機,在天生樂觀的阿全面前,也被搞成了喜劇。就連范逸臣也說,接連演出的這兩個角色恰好非常極端,「對比之下真的是滿有趣的。」

但演一個生性樂觀的人,不等於要演成傻瓜,因為觀眾很難對傻瓜的遭遇感同身受,而是會覺得「就是傻,才會這樣」。范逸臣同意這需要拿捏,「其實對我來講也是有一個難度,因為我自己覺得,要演一個那麼傻的人,那肯定演過頭了;因為我本身站出來,人家並不會覺得我真的是個傻瓜。」但是他也不想透過言語或肢體上達到這效果,「那就太刻意了,有點醜化、也有點刻意。」
「因為他不僅談戀愛的時候很傻,在做兄弟的時候,也很容易被利用。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並不在乎,對方叫他去做這個事情,背後的目的與意義會是什麼;他只覺得說,『我好像可以做,那我就做啊!』不會去想說誰會得到好處。」
想取悅心儀女生 被利用沒關係

范逸臣說阿全是一個單純不會多想的人,「如果今天我做這個事,我的兄弟會開心的話,我去做。我也不知道可能我做了這個事情,對我好還是不好,或是對我的兄弟有什麼影響,都不去想這些。還是我喜歡的女生,要求我去做這些事,只要她能夠開心的話,我就去做。不去想有什麼更深層的,對方是不是在利用我之類的問題。」

跟《八尺門的辯護人》副船長彭正民相比,范逸臣認為《我最愛的笨男人》阿全比較適合當朋友,儘管阿全經常被欺負、被騙,「很簡單,只要你想找他,他就一定會出來;你忘了帶錢,叫他幫你買單,他也OK;如果你不小心讓他不開心,隨便找個理由解釋,他也會相信。他就很好說話啦,這種朋友多難得!」相較之下,彭正民就是陰陽怪氣的,但怪人也有一種好處,就是可以跟他分享一些祕密,范逸臣說:「因為他也是有祕密的人,而且重點是他也沒有太多對象可以講,也不太去說這些有的沒的。」

想去動物園上班 掃大便沒關係
去年訪問范逸臣,當時他正在努力跑步,很明顯身心靈各方面,都想要從《八尺門的辯護人》的陰影裡走出來;現在呢,他看起來比較自在一點,可以不必那麼痛苦跟壓抑,多了一些些活力。
可是我完全明白為什麼范逸臣要演沒有心機、容易被利用的阿全,因為他自己都說,就是喜歡單純相處的人際關係,甚至覺得去動物園上班很適合,就算替動物掃大便都沒關係。

「跟動物相處比較簡單。牠只有舒服跟不舒服,吃飽跟沒吃飽。有大便就掃,負責清潔就好。」乍聽之下這個答案聽起來很厭世、好像在自我放逐(經紀人聽到應該會冒冷汗吧),但回顧起來則有點寫實,因為眼前的范逸臣是專注於活在當下,也只想專注於當下。
場邊側記
到底《八尺門的辯護人》最後彭正民發生車禍,下場是真的死了嗎?被我這樣一問,范逸臣也跟著腦補,很有可能是車禍導致腦袋受傷,「忘記做漁工的那個事情,然後到台中去,就混了黑道,認識大哥。《八尺門的辯護人》變成《我最愛的笨男人》!」
造型:陳慧明/妝髮:楊心慧/服裝提供:Louis Vuitton 場地提供:After. Atelier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