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天王星大樓補強不足傾倒 花蓮強震曝全台黃單危樓隱憂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花蓮強震造成市區天王星大樓應聲傾倒,畫面觸目驚心。
花蓮強震造成市區天王星大樓應聲傾倒,畫面觸目驚心。
上週三,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全台劇烈搖晃,首當其衝的花蓮災情最為慘重,除了市區的天王星大樓、北濱街公寓應聲傾倒,太魯閣等觀光景點更是落石不斷,造成多人死傷、失聯,本刊除了直擊災區慘狀,也從生還者口中還原強震當下的驚悚瞬間。此外,包括天王星大樓在內多處嚴重受損的建築物,其實早在6年前的大地震後就被列為黃單危樓,營建專家提醒,全台還有不少類似的「軟腳蝦建物」潛藏危機,應全面盤點、補強,以確保安全。
20240408soc010
花蓮強震後,全台超過4百棟建物受損,部分被貼上黃單,需修繕補強。
上週三上午7點58分,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震度之大,僅次於25年前、芮氏規模7.3的921大地震,造成全台劇烈搖晃、災情不斷,截至4月8日為止,共造成13人死亡、6人失聯、1千多人受傷,其中距離震央最近的花蓮首當其衝,市區內的天王星大樓、北濱街公寓嚴重傾斜、倒塌,畫面令人觸目驚心。

刪牆壁柱體 易成軟腳蝦

天王星大樓主委王云貞透露,該大樓在2018年2月6日地震後,曾因牆壁、地磚受損,經縣府委託土木技師勘驗,被貼上黃單管制列為危樓,之後經修繕、補強才恢復使用,沒想到6年後仍難逃倒塌、拆除的命運。到底是補強不足、偷工減料?審查包庇放水?或是單純的地震震度太大,建築物無法承受?有待司法單位深入釐清。
20240408soc010
天王星大樓曾於2018年地震時受損,被花蓮縣府貼上黃單。(天王星大樓主委提供)
本刊調查,天王星大樓為地上9層、地下一層的老舊鋼筋混凝土建築物,1986年取得使用執照,屋齡38年,整棟大樓共有79間套房,1、2樓部分為書店、菸酒行、健身房,地下一樓則是酒吧,該酒吧曾經發生多次治安問題,令住戶不堪其擾,災害發生之後,更有不少住戶質疑,酒吧裝修曾打掉地下室梁柱,恐傷及結構安全,可能是導致大樓倒塌的關鍵因素之一。
20240408soc010
花蓮強震震央位於花蓮外海25公里處,芮氏規模7.2,威力驚人。
曾任雲林縣副縣長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名譽教授蘇南指出,天王星大樓與6年前倒塌的花蓮雲門翠堤大樓,不管是結構或倒塌模式都十分類似,二棟建物都位在街道轉角處,也都是玻璃帷幕外牆,所以才造成「軟腳蝦效應」。
20240408soc010
與雲門翠堤大樓結構相似的天王星大樓(圖)嚴重傾倒,已遭拆除。
蘇南舉例,2016年台南大地震,造成維冠金龍大樓倒塌,檢方事後調查,該大樓在1993年申請建照時,原本一樓A棟到D棟是規劃店面,有不少牆面及梁柱支撐,但為了增加使用空間,隔年申請變更設計,把多戶打通成一戶,使得一樓牆壁及柱體減少,導致地震時力量傳遞不均勻、頭重腳輕,即所謂的軟腳蝦結構,最後造成大樓傾斜倒塌。

紅黃單危樓 應積極處理

而且蘇南認為,部分建築師為了配合屋主或建商,在規劃設計上首重空間使用、外觀機能,而非優先考量結構配置、力學計算等安全問題,若建管單位也忽略,僅配合形式審查,讓這些設計不當、損害安全的建物順利取得建照及使照,最後建物倒塌恐怕就是人禍!蘇南建議,建物申請裝修許可,若未經結構分析,不可拆除隔間磚牆或梁柱,政府也應提供更多誘因,讓管委會辦理危老建物的結構補強。
20240408soc010
花蓮雲門翠堤大樓(圖)2018年地震時,因建築結構無法抵禦強震而倒塌。
本刊調查,天王星大樓屋齡雖然已經38年,但交易仍熱絡,今年2月還有人以160萬元買入一戶,沒想到不到2個月大樓就倒塌,讓屋主欲哭無淚。蘇南建議,未來中古屋交易,政府應獎勵賣方提供建物「耐震安全檢查報告」,以保障買方的「建築物安全知情權」。
20240408soc010
據國土署統計至4月7日止,此次強震後,花蓮、台北、桃園市、新北及基隆五地電洽請求勘災總數已達848件,經各地土木技師公會等專業人員評估,確認為無法居住的「紅單」危樓共42件,包含花蓮天王星大樓、花蓮女中綜合大樓、統帥大樓、鋼管紅茶店、山海關大樓及台北市南機場公寓等。
20240408soc010
花蓮強震造成蘇花公路大清水隧道外橋面崩塌,陸上交通一度中斷。(讀者提供)
立委林國成認為,國土署應告知民眾被列為紅、黃單危樓的建物位置,該補強就盡速補強;立委牛煦庭也指出,以目前的法規來看,政府雖然沒有強制力說服住戶進行危老都更,但應努力溝通,提醒住戶建物被列為紅、黃單危樓後,應如何面對處理,以避免生命財產受到危害。
20240408soc010
花蓮匯德隧道外布滿落石,險象環生,車輛無法通行。

外籍客脫困 驚恐滿身沙

20240408soc010
台9線上的車輛遭落石擊毀,畫面駭人。
除了市區損失慘重,花蓮的山區及觀光景點也嚴重受創,本刊記者循台八線挺進太魯閣國家公園入口牌樓處時,雖已是震後24小時,但土石崩落仍然嚴重,原本綠油油的植被林地,都變成光禿禿的黃土,空氣中仍彌漫著滾滾飛沙。「這代表餘震不斷!」交管人員貼心提醒,記者前進受創最嚴重的台九線下清水路段時,更看到大面積崩落的土石直接衝擊兩旁樹林,景象駭人。
至於崇德隧道及匯德隧道路段則滿布大小落石,有些落石砸破路面,深陷在柏油之中,猶如被轟炸過的戰場;有些巨石撞破護欄滾落大海;路邊還有多輛被砸爛的汽車,甚至有休旅車變成開天窗的「敞篷車」。
採訪過程中,記者巧遇3名跟著救難人員脫困的外籍遊客,來自法國的麥可告訴本刊:「我很幸運,我還活著!」並秀出二張地震前後的自拍照,地震前是帥氣模樣;地震後臉上布滿沙土、表情驚恐。麥可說,他很愛太魯閣的美景,3日一早騎車欣賞美景時,突然一陣天搖地動,他直覺把身體緊靠山壁,蹲低抱頭保護自己,幾秒後落石從天而降,幾乎無法呼吸喘氣,所幸只有輕微擦傷。
20240408soc010
在地震中倖存的法籍旅客麥可,全身布滿了塵土,驚魂未定。(法國遊客Michael提供)
麥可沿途拍下山區的狀況,但因道路中斷,走不出去,直到隔天一早遇到救難人員,才跟著一起走出來。另一對來自荷蘭的情侶也餘悸猶存,他們說地震當時正騎車遊中橫,地震後砂土滾滾,幾乎看不見,女子說男友急忙護住她的頭,很幸運並未受傷,途中還遇到其他受困旅客,大家都很驚恐,彼此互道平安,所幸騎乘的機車未受損,隔天一早才跟著搜救隊脫困。

受災戶茫然 暫居收容所

20240408soc010
前衛生署長葉金川(左)在這次地震中成為受災戶,與妻子回家搶救家當。(《鏡新聞》提供)
除了遊客歷經生死一瞬間,住在市區的民眾回想地震當下,也餘悸猶存。住在天王星大樓3樓的75歲老婦人表示,她因為陽台裝設鐵窗,加上膝蓋裝了人工關節、行動緩慢,大樓倒塌時被卡在屋內,她不斷呼救,所幸消防隊出動雲梯車將她救出。另一名住在5樓的60歲婦人,地震發生時剛好出門,在樓下目睹大樓坍塌,財物根本來不及拿,讓她完全不知何去何從,只能紅著眼眶,淚眼看著曾保護她的家已一去不復返。
20240408soc010
特搜隊員前往砂卡礑步道搜救,發現被壓在巨石下的罹難者。(台東特搜隊提供)
不僅天王星大樓的住戶受難,住在市區的周女士,在地震發生時,正跟孫子在路邊吃早餐,他們想起身逃跑卻被震倒,回家發現屋內嚴重受損,無奈只能和家人一起來到收容所。還有獨居婦人帶著二隻愛犬相伴避難;94歲的老翁因罹患食道癌、不良於行,在67歲妻子的協助下,來到收容所尋求協助;住在統帥大樓的一家人,因房屋被列為紅單危樓,無家可歸,對未來一片茫然。
值得一提的是,吉安山海關大樓14樓屋主、前衛生署長葉金川,是此次地震最知名的受災戶,他跟太太一共整理了3個行李箱的家當,帶著一張「哈佛傑出校友證書」離家,他淡定地說:「受損的東西都不要了,房子也不能住人了,平安就好,現在只能先回台北住。」
20240408soc010
慈濟基金會在國小體育館架設「淨斯福慧環保隔屏」,提供災民隱私空間。

災民帳篷重隱私 日媒報導爆紅

慈濟基金會在收容所提供災民新式帳篷,因隱密性佳,獲日本媒體報導爆紅,這款帳篷名為「淨斯福慧環保隔屏」,內有福慧床、福慧椅,可讓災民休息,也可依需求設置女性寢區、特別照護寢區,隔屏使用寶特瓶、塑膠杯等原料製成,除了空間區隔,也有阻燃效果,且攜帶方便、組裝容易,可造福更多人。

屆百年震期 需小心警戒

中央氣象署表示,這次花蓮強震震央是在台灣東部海域,該地區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會處,因2個板塊推擠撞擊,釋放累積過久的能量,加上位置離陸地相當近,且屬極淺層地震,導致搖晃更為顯著。
20240408soc010
受災戶把握時間返回受損的房屋,快速帶走重要物品。(《鏡新聞》提供)
日本氣象廳則研判,花蓮強震跟今年1月日本的能登半島強震一樣,屬於「逆斷層地震」,推測餘震還會持續一陣子,甚至有相同規模的餘震;台灣大學地質系名譽教授陳文山認為,根據花東縱谷的構造,這次地震不排除還會牽動其他斷層活動,尤其是中央山脈斷層系統,未來可能引發更大的地震,不可不重視。
台灣地震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馬國鳳表示,這一次的大地震和花蓮外海的「琉球隱沒帶」有關,數據顯示,平均60年至100年會發生一次芮氏規模7以上的強烈地震,1920年,琉球隱沒帶曾發生芮氏規模8的強震,但上週三地震發生之後,琉球海溝的能量累積仍然存在,代表未來可能發生同樣規模或更大規模的地震,提醒民眾要有心理準備。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指出,海溝型地震週期大約100年,芮氏規模都是八起跳,百年大震週期已到,台灣未來10年都要小心;台大地質系教授吳逸民表示,若琉球海溝引發地震,不僅規模更大、影響範圍也會更廣,甚至可能引發海嘯。
20240408soc010
中央氣象署指出,在花蓮強震發生前,嘉義太保也發生地震,由於嘉義梅山斷層1906年曾引發大地震,至今已超過百年,氣象署目前正加強監測;建築專家提醒,民眾可以自我檢測家中結構,確認建物的裂縫有沒有比10元硬幣要厚,若硬幣可穿過裂縫,表示結構已經嚴重受損,應儘速補強修繕,確保安全。
這次花蓮強震,引發全球關注,各國媒體派出不少記者來台採訪,外媒對台灣政府和人民能在地震後迅速應變、恢復日常生活,都感到驚訝,也讚許台灣建物的耐震程度,唯獨老舊房舍的安全仍然有待加強。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