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正義的樣貌 張譯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總是在大小銀幕上賣力辦案的張譯,已經快要變成正義的化身,差點就要相信他是個不苟言笑的人。
總是在大小銀幕上賣力辦案的張譯,已經快要變成正義的化身,差點就要相信他是個不苟言笑的人。
無論在大小銀幕,
總是扮演正義、
維護秩序的角色,
張譯都快成為
這類追查真相的探長化身。

耐操東北漢子 張譯

1978年2月17日生。以電影《親愛的》榮獲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憑《懸崖之上》榮獲第34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與第36屆百花獎最佳男主角。

那些嚴肅、剛毅的個性,當然跟張譯本人也不完全一樣;其實我親自見到張譯最大的感想是,「怎麼他們每次都把你拍老了?」

離開冰城,想成為成熟的大人

張譯自己也這麼說:「可能覺得我比較耐操吧,就願意把這種心態上負載比較重、吃苦耐勞的角色給我。我就特別開心!」
20240726star001
對於經常扮演正義的化身,張譯解釋可能看起來吃苦耐勞,就把需要磨練的角色給他。
開心的理由是覺得被認為不夠老練,所以多了些可以磨練的機會,「尤其是男孩子,我覺得在還小的時候,總是想要成為一個大人。我至今還是保持這種想法,想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他覺得這些磨練自我的機會,能幫助他朝向成熟大人的夢想前進。或者該這麼說,有多少人還能記得小時候對自我的期待呢?就算記得,能夠在成年後堅持下去的,又有多少?
20240726star001
對於經常扮演正義的化身,張譯解釋可能看起來吃苦耐勞,就把需要磨練的角色給他。
來自東北的張譯,解釋家鄉是哈爾濱市,「(哈爾濱)別號叫做『冰城』,就是『冰凍』的那個『冰』。」他說小時候的自己,也是受不了天寒地凍的天氣。那麼長大以後呢?「後來因為我離開了那裡,比如說求學或工作啊,就離開家鄉了。小時候是挺害怕回去的,但是慢慢地長大了之後,我越來越想念家鄉、越來越愛回去。」

同樣制服,演出不一樣的性格

20240726star001
雖然已經離開老家哈爾濱好一段時間,但可以在惡劣氣候活下來的人,就是能承受更多的困難,這似乎解釋了張譯的戲路。
張譯說了一個故事,曾經有個老人家告訴過他,「那是在東北最冷的時候、零下38度冰天雪地的風中,『孩子,你看我們這個家鄉、這個氣候環境多惡劣,那個風吹在臉上,都像是刀子割一樣,多疼!』」但同時,這麼冷的氣候,也有一種很蒼涼的美感,「能在這地方活下來的人,不見得會有多堅強;但可以在這裡待下來的人,能夠承受的種種困難、解決困難的方法,可能就更強烈一些。求生欲望會更增加一些。」
也許這解釋了,張譯為何總是接演這類飽受各種磨難、考驗的角色,卻依然想要追求正義,即使有時候看似以卵擊石、目的卻又遙不可及。「可能因為我喜歡演,我喜歡演是因為喜歡穿警察的制服,可能跟這有關。在扮演或者體驗角色生活的過程中,接觸到很多真實的警察,會發現哪怕穿著同樣的制服,但每一套制服底下,還是不同的性格的人。說到底,回到家裡還是丈夫、還是妻子、或者還是兒子、還是女兒。」
20240726star001
雖然已經離開老家哈爾濱好一段時間,但可以在惡劣氣候活下來的人,就是能承受更多的困難,這似乎解釋了張譯的戲路。
可能在觀眾眼裡,張譯老是在扮演同一個職業,但在他眼裡,他覺得每個靈魂都是不一樣的,「希望自己在一個更狹窄的道路上,能夠做出不一樣的演出;哪怕說同樣都是警察的身分,但是能夠演出不一樣的性格。」
20240726star001
↓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堅持,張譯認為如同河流一樣,只要河水沒有蒸發、沒被土壤吸走,無論流到哪裡、形成什麼形狀,都是美好的自己。

所謂堅持,不論轉折都是自己

20240726star001
改編真人真事的《三大隊》,透過一群鍥而不捨的警探,12年來追著嫌犯東奔西跑,對照了理想與現實的消磨。(東方IC)
電影《三大隊》的時空貫穿了12年,隊長程兵心心念念的,是沒有解決的懸案,就這樣一路糾結著,不肯放棄。張譯解讀這樣的執著,發生在很多人身上,「大多數人在生活中,對自己的工作都是堅持很多年,甚至包括您跟我,也包括街頭巷尾那些做生意的、那些擺攤的。哪怕是這樣的人,都可能在自己的生活中,為一件事情堅持著。」
相反地,每個人都有所謂的堅持,最後這些堅持不是被放棄了,而是已經徹底融入了生活當中,找不到蛛絲馬跡。張譯說:「如果你曾經因為受到了那麼大的一個挫折,告別自己內心鍾愛的那分職業。然而生活,就像水一樣,就是一條河流。河道到底是什麼樣子,不是你能決定的。但是只要是水,沒有完全被土壤吸納走、沒有完全被空氣蒸發掉、沒有完全被風吹散靈魂,無論你流到哪裡、什麼形狀,都是美好的,都是你自己。」
20240726star001
喜歡穿上警察制服演戲、也演了很多這類執法者的角色,張譯每一次都想演出不同的性格。
所以張譯自己的堅持還在嗎?或者已經變成一條,不再堅持河道是什麼形狀的河流,只要能繼續奔馳下去即可?張譯說:「我可能跟大多數人一樣,在自己的職業範圍內都是有所堅持。我大概第一次正式拍戲是2001年吧,到現在20多年。前面的十幾年肯定是非常辛苦,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方向在哪裡。但其實沒什麼好撐的,因為大家都一樣。假使你在這件事情上做不了,就改了行,你可能在別的事情上也做不了。」
20240726star001
《懸崖之上》讓張譯同時拿下金雞獎與百花獎影帝,這也是他從影以來,少數以老家東北為背景拍攝的作品。(東方IC)

場邊側記

張譯談到距離老家哈爾濱附近車程5分鐘不到的一條馬路,叫做中央大街,「當年很多很有名的人走過,文藝界就有像是徐悲鴻、冰心還有蕭紅等,就是從那條街上走出來。」抗戰時期,作家蕭紅走出了中央大街、坐上火車一路南下到武漢,最後病逝於香港。導演許鞍華日後把她的一生,拍成了電影《黃金時代》。「她病逝在香港的時候,有多想念自己在極寒之下的老家。所以每次我走在那條大街上的時候,我都會想到蕭紅,她家跟我家就在隔壁。」張譯說。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