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本刊踢爆假畫集團偽造已故旅法畫家常玉的作品,利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舉辦展覽洗白,藉此以假亂真、販售贗品牟利。
【新聞內幕】偽造常玉作品各式古物牟利 假畫集團藝術詐騙手法揭祕

本刊日前踢爆假畫集團偽造名畫家常玉的作品,利用國家場館舉辦展覽藉機洗白牟利,引發各界關注。最近多位藝文界人士加碼爆料,指集團首腦歐陽健中17年前就開始利用藝術品詐騙,不只偽造畫作,連瓷器、銅器、佛像等古物也偽造,集團除了有專辦展覽的協會,還有拍賣公司及鑑定中心等一條龍經營,詐騙手段極為卑劣,呼籲政府拿出魄力,好好約束管制,否則將重創台灣的藝術產業。
國史館卸責 專家不買單
新聞曝光之後,假畫集團消聲匿跡,本月13日起,國立歷史博物館也展出52幅常玉畫作,其中20幅與假畫集團之前展出的作品「撞畫」,究竟何者為真?何者為假?由於史博館至今並未提告以正視聽,引發藝文界人士抨擊,認為官方態度消極。

看不下去的獨立策展人胡永芬、文資學者蕭文杰、耿畫廊負責人耿桂英具名向調查局檢舉,並且製作筆錄,但因他們不算是受害人,目前法令也不夠完備,恐難將假畫集團定罪。
耿桂英告訴本刊,常玉假畫事件爆發後,很多收藏者擔心買到假畫,私下請她鑑定,包括金控公司高層、半導體公司老闆,然而,就算他們買到假畫,也不願以受害人身分報案,因為怕傳開了有失臉面。

假畫事件引發各界關注,國史館也依立委要求,提交5,000字的檢討報告給立法院,卻將責任完全推給主辦單位,且未懲處任何館方人員。對此,蕭文杰認為,國史館雖與假畫集團劃清界線,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經查該館已3度與集團合作辦展,雖然每次主、協辦單位不同,但簽約、開幕茶會都是同一批人,雙方有無暗盤勾結、利益交換?不免令人懷疑。

策劃多展覽 一條龍經營
本刊調查,今年7月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展出的「倜儻筆墨:大師與大師的內心世界」特展,是由美台古文物藝術及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交流協會(ATCT)、佛光山人間福報2個單位主辦,協辦單位則是海峽兩岸古文物研究發展協會及御丞璽國際拍賣公司。
經查這並非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首次與該集團合作,去年一月舉辦的「南無盛世.龍天護佑」佛教文物展,也是由ATCT、御丞璽國際拍賣公司主辦,協辦者則是佛光山人間福報等單位;前年七月「說悅堂文物精選展」也跟該集團有關,策展人、說悅堂負責人朱芯慧,正是ATCT副會長,而朱與其兄均是御丞璽的實際決策者。

至於御丞璽掛名負責人潘麒升,則是朱芯慧的長子,今年7月潘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現場發的名片,載明是ATCT專員。胡永芬說:「該集團領導人是ATCT創辦人歐陽健中,他還自稱海峽兩岸古文物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美國國際DCL古董及藝術品開證鑑定中心主席、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境外策展人、江西省博物館海外藝術總監、瀋陽故宮博物院榮譽研究員,每個頭銜都很嚇人!」

歐陽健中曾在臉書貼出受頒「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境外策展人」聘書的照片,為確認真偽,胡永芬曾email至該博物館館長信箱,詢問是否有境外策展人的職銜?結果對方回覆:「我館暫無相關職務授予人。」也就是說,這個頭銜可能是假的,或歐陽健中爆發爭議後,該博物館決定與其切割。

受官方加持 刷正面形象
本刊調查,歐陽健中領銜的集團,涉嫌偽造的不只油畫、水墨畫,甚至包括瓷器、銅器、佛像等古物,操作手法一樣是租用兩岸官方場館,或在知名佛教機構舉辦展覽,藉此創造履歷、洗白偽品,根據目前可查詢到的資料,最早一場是17年前、2007年在坪林茶葉博物館展出的青花釉裡紅瓷器,當時主辦單位就是歐陽健中所屬的「東辰中華古文物事業研究部」。

2011年1月,該集團又在國立歷史博物館以和瀋陽故宮交流之名,舉辦一場「青花.釉裡紅:歐陽健中收藏展」,該展同年也在瀋陽故宮展出,當時網路上雖有不少人質疑這批瓷器的真偽,但因其時兩岸交流熱絡,二館都未深究。

2017年歐陽健中再以捐贈名義,送給中正大學一批銅器,之後更與佛光山人間福報密切合作,除了藉由官方場館、大學院校加持,也搭配宗教慈善機構的正面形象,將數量龐大的偽造古銅器、瓷器、佛像、畫作洗白,並對外販售、牟取暴利。

立委吳思瑤接獲陳情後,曾告誡國史館台灣文獻館,ATCT得知後隨即發出聲明,強調相關展覽全為公益,不涉及買賣,但知情人士透露,其實很多件展品之前都曾出現在御丞璽公司的拍賣會上,拍賣與展覽循環作價、互相洗白,本身就是一門生意。
法律不完備 贗品難追究
部分藝文界人士認為,這些贗品只能騙圈外人,真正的收藏家不會被騙,其實不然,事實上,就有一位收藏家賣了一件朱德群的作品給另一位中部收藏家,事後被查出是假貨,買家差一點提告,最後賣家退款息事,這幅朱德群的作品正是來自歐陽健中集團。
藝文界人士指出,國史館台灣文獻館3度將場館廉價租給該集團展覽,實在啟人疑竇,且該館為總統府轄下機構,不可輕忽輕縱,應深入徹查。另外,現行法令僵固,要求須有「受害人」出面才能受理報案,但現實狀況是這些收藏家即使受害,也礙於面子不願提告,讓這些藝術品詐欺犯有恃無恐。

「假畫事件真的沒有受害人嗎?其實整個台灣藝術產業都大大受害,這些高價名作的贗品大量流竄,卻因法律失效、沒有刑責,讓國際社會把台灣藝術市場視為缺乏秩序、無法信賴的黑暗第三世界!」藝文界人士說,一個月過去了,國史館及文化部的調查結果、究責方案、改進辦法,迄今遲未公開,沉默、消極的態度,必將對台灣藝術產業造成難以抹滅的傷害,衝擊台灣的國際形象。
回應
針對相關指控,本刊透過臉書向歐陽健中查證,截稿前未獲回應。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