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焦點】史上最晚登陸胖颱頗不尋常 康芮角隅效應強風重創雙北會員專區時事康芮颱風重創新北市,一處民宅的窗戶及天花板慘遭吹垮。(讀者提供)文 鄭淳尹攝影李智為發布時間 2024.11.05 05:28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4.11.05 05:29 臺北時間合歡山中央氣象署時事焦點凱米角隅流極端氣候天然災害全球暖化颱風康芮賈新興山陀兒慈惠宮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登陸時短 強風釀災情繞行加速 角隅流合擊怪颱接續 屢創新紀錄氣候變遷 抗風受考驗強颱康芮橫掃 全台滿目瘡痍康芮颱風上週襲台,成為有史以來最晚登陸台灣的強烈颱風,同時也是26年來,暴風圈最大的胖颱,雖然它的暴風中心從登陸到出海,只花了短短5個小時,但仍造成3人死亡、近7百人受傷,更罕見的是,中心出海後,因「角隅效應」導致台北盆地產生12級強陣風,雙北路樹大批斷裂、傾倒,更有不少建築物及汽機車受損,全台災情破萬件,破壞力驚人!結構紮實、暴風圈大的康芮,是二十六年來最大胖颱。(翻攝天氣與氣候監測官網)上週四下午1點40分,康芮颱風暴風中心登陸台東,成為史上最晚侵台的強烈颱風,由於結構紮實、暴風圈大,被美國海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定是超級颱風,我國中央氣象署也認為,康芮的7級風暴風半徑逾300公里,10級風暴風半徑達150公里,僅次於26年前的瑞伯颱風,堪稱威力籠罩全台灣的「胖颱」。登陸時短 強風釀災情不過,康芮登陸後不久便撞上中央山脈,接著又大又圓的颱風眼消失,強度也隨之減弱,當晚6點40分就從雲林快閃出海。雖然只在台灣陸地待了5個小時,但仍造成3人死亡、近700人受傷、1萬多件災情,農業損失更超過10億元,其中又以北部地區的災情最為慘重,雙北滿目瘡痍,直到本週還有許多斷裂、傾倒的路樹尚未清運。台北內湖一名騎士出門買晚餐,不幸遭傾倒的樹木與電線杆壓死。(翻攝畫面)詭異的是,康芮暴風中心出海後,雙北才出現強陣風,其中,台北市區風速一度高達12級,是7年來最強的陣風,台北市政府工務局統計,強風吹倒路樹造成的災情共有2,800件,另外還有不少建築物毀損及招牌掉落,內湖區甚至有一名男子騎機車外出買晚餐,慘遭倒塌路樹與電線桿壓死。康芮狂襲北部,不僅到處都是傾倒的路樹,倒地的機車也隨處可見,三軍總醫院台北松山分院宿舍頂樓,整排鐵皮被強風吹落,擋住巷道;新北板橋慈惠宮牌樓也因強風倒塌,險殃及路過車輛,畫面怵目驚心,所幸未釀成傷亡意外,但傾倒樹木、飛落的物品占據雙北大小馬路,排除障礙、搶通道路成為雙北市政府風災後的當務之急。颱風過後路樹斷裂、傾倒,軍方動員協助清運。(翻攝汐止區公所臉書)繞行加速 角隅流合擊為什麼康芮在東部登陸,強風豪雨卻重創北部?甚至在颱風出海後,北部仍持續受到強風摧殘?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這種狀況在學術上叫做「角隅流」,主要是地形造成,因為颱風中心出海後,北部地區會吹東南風,當強風撞上東北角山區時,會繞路轉向,結果所有東南風被迫合流、風速增強,一起吹爆台北盆地、北海岸、宜蘭北側陸地。一對捷克夫妻因颱風受困太魯閣,最後幸運獲救。(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提供)據《中華防災學刊》解釋,角隅效應是指氣流從高聳地形兩側繞過,流體會加速,角隅處也會產生漩渦分流,造成兩側風速較強的狀況。簡單說就是受地形阻擋,在轉角處出現強風,這種情形不只發生在颱風侵襲時,北部只要吹東南風又受地形影響,就可能發生,颱風時風力則更強。康芮颱風造成多處交通號誌損壞,人員緊急搶修。(翻攝新北交通族臉書)天氣風險公司氣象經理吳聖宇指出,上週四晚間台北陣風高達12級,就是因為康芮颱風造成的角隅效應進到台北盆地。氣象專家賈新興也表示:「康芮侵襲期間,台北盆地因為地形影響,所以造成颱風接近前、遠離後,產生強風!」賈新興進一步分析,康芮除了是有史以來最晚侵台的強烈颱風,也是1998年瑞伯颱風後,侵襲台灣最大顆的颱風。怪颱接續 屢創新紀錄另外,10月後颱風登陸台灣的機率非常低,但今年10月卻有山陀兒及康芮2個颱風登陸,十分罕見,上次10月有2個颱風侵台已經是26年前。賈新興說,今年10月初的山陀兒與10月底的康芮颱風,因海洋溫度高,並結合各種環境因素,都變成強烈颱風,但山陀兒後來缺乏導引氣流,在高雄外海盤旋2天,最後減弱為中度颱風登陸;康芮移動速度快,雖以強颱姿態登陸,但很快出海,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若康芮以山陀兒的行進速度襲台,災情一定會更嚴重。颱風期間一輛小貨車行經合歡山公路,女乘客慘遭路樹壓死。(讀者提供)今年7月以來,4個月內連續有凱米、山陀兒及康芮颱風登陸台灣,中央氣象署統計,這是16年來首度1年內有3個颱風登陸,且3颱各有特色。氣象粉專「天氣風險WeatherRisk」指出,3颱都可在歷史留名,7月的強颱凱米登陸前原地打轉,登陸後快閃出海,之後持續滯留,挾帶的西南氣流影響台灣超過2天,導致南部山區降下大雨,創15年來的雨量紀錄。一艘中國籍貨輪因颱風巨浪擱淺,最後在野柳海域棄船。(新北市環保局提供)10月初的山陀兒颱風,則是在台灣西南方海面滯留、龜速北上,強度及路徑都讓氣象專家難以研判,最後從高雄市區登陸,大肆破壞後,戲劇化地在台灣上空消失,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卻又造成北海岸金山、萬里降下大雨,極為罕見。最後10月底的康芮颱風環流廣大,暴風半徑逾300公里,威力足以和1996年的賀伯、2015年的蘇迪勒颱風齊名。新竹某高樓住戶合力用消防水帶固定搖搖欲墜的玻璃陽台。(翻攝爆料公社)氣候變遷 抗風受考驗為何今年颱風頻繁生成?各界說法不一,有些科學家認為颱風生成與海面溫度升高有關,全球暖化導致颱風變多、變強,影響時間也會變長;但也有科學家持不同看法,認為依歷史數據來看,颱風數量並未隨暖化增加,研判也許因海水溫度過高,反而讓氣流的上下層分層結構較穩定,導致颱風不易生成,但只要生成,很容易成為超級颱風。賈新興提醒,由於全球氣候暖化可能導致颱風強度增加,面對極端氣候,結合監控,建立有效的早期預警系統非常重要,尤其從25年前的921大地震,到今年403強震後,台灣的地質條件相當脆弱,如果雨量過大恐會造成嚴重災情,因此必須加強監控。康芮颱風來襲,台北市大批路樹斷裂、傾倒,市容一時難以恢復。賈新興並說,就建築安全而言,在颱風頻繁的地區,建築物的抗風設計非常重要,許多大面積的玻璃帷幕建築雖然美觀,但風險也較高,因此建物材質抵抗風壓的強度,都必須經嚴密計算,才不至於釀禍。台灣在短短4個月內先後遭3個猛烈颱風侵襲,從北到南無一倖免,雖然在民眾與公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大多都能迅速重建,但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大家都得提高危機意識,做好防範,保障自身及家園的安全。強颱康芮橫掃 全台滿目瘡痍康芮颱風吹倒合歡山公路旁的樹木,貨車上女乘客不幸遭壓死。(讀者提供)新北板橋知名地標慈惠宮,祭典時人聲鼎沸。康芮颱風過境,慈惠宮的牌樓遭吹垮倒塌。(翻攝新北交通族臉書)康芮颱風直撲東海岸,台東長濱漁港區出現大量漂流木。(台東縣政府提供)中國籍鈺洲啟航輪因颱風擱淺,最後於野柳海域棄船。(新北環保局提供)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