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店】站穩水餃一級戰區 靠一種口味稱霸逾30年

王家水餃館專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東湖王家水餃館創立超過36年,老闆娘朱筱勤(左)已將老店交棒給大女兒王允岑(中)。二女兒王姈芸(右)也開了二代店「餃子樂」。
東湖王家水餃館創立超過36年,老闆娘朱筱勤(左)已將老店交棒給大女兒王允岑(中)。二女兒王姈芸(右)也開了二代店「餃子樂」。
台北東湖路幾百公尺內,就有十多家水餃店,開業36年的王家水餃館卻只靠一種口味,成為歷史最悠久的一家,豬哥亮父子、童安格等名人也曾是座上賓。
為了養女兒,王立和太太朱筱勤於1988年在東湖開了王家水餃館,物價連年上漲但水餃沒變小,堅持用料也讓它成為東湖最貴水餃,從攤位賣到3個店面。現在王立已安享退休生活,大女兒也扛下老店,但74歲的朱筱勤還是經常來,嘴巴上說是愛錢,但店早已成為生活重心,談到老客人時依然歷歷在目的她,還想繼續陪伴老店。
「下一批貨如果沒改善,就先不賣了!」採訪當天,東湖王家水餃館老闆娘朱筱勤一吃店裡招牌小菜烤麩就察覺不對勁,「烤麩一定要手撕才對味,每天市場送來後我們現煮現拌,不是買現成的,但這幾年烤麩品質愈來愈差,這怎麼給客人吃。」馬上吩咐女兒先停賣烤麩。

用料實在 屹立戰區

而且作為當地人氣老店,王家水餃居然連招牌都沒有,朱筱勤笑說:「沒有招牌是因為有次颱風要來,建管處說怕砸到人所以免費幫忙拆,這樣當然好,我也太幸運了!」當初創業為了養家什麼錢都可以省,可是談到做水餃,朱筱勤收起笑瞇瞇的眼神,嚴肅地說:「溫體豬漲3倍、韭菜漲8倍,我也是照36年前的用量,偷工減料怎麼賣到現在?」
20250120bus002 (10)_2025-01-20.jpg
王家水餃館只賣韭菜豬肉口味一種水餃,朱筱勤堅持採用溫體豬和綠頭韭菜。(10元/1顆)
東湖是水餃一級戰區,整個東湖有數十家水餃店,但王家是歷史最悠久的一間,還有很多名人聞香來訪,「當初同時開的水餃店幾乎都倒了或換老闆,送貨廠商還說附近剩我還在叫貨!」朱筱勤接著說:「而且東湖水餃我賣最貴,不只因為我生意好有底氣,更重要的是我堅持用料要實在。」無獨有偶,王家創業經歷和好吃的祕訣一樣平凡無奇,講話直率的朱筱勤說:「孩子還小要養,沒有一技之長,賣水餃賺錢比較快。」
「我高中畢業後,因為朋友才認識我先生。」出社會後的王立和朱筱勤,分別從事庭院設計、會計,不過,隨著結婚生子有經濟壓力,2人決定創業,並在王立好友介紹下搬來東湖並開店,「我婆婆是北平人,她包的韭菜豬肉水餃很好吃,而且她覺得做生意就是要包餃子賣,所以教我和我先生做。」1982年,在現址附近巷子開了初創店,「我們先開了一個攤子賣牛肉麵、水餃,但覺得水餃費工、麻煩,又只有我跟先生在做,就改賣陽春麵、黑白切。」原先生意不錯,但一沒賣水餃後生意急轉直下,「麵賣了1個月,一毛收入都沒有。」半年後,朱筱勤決定重操舊業,「沒辦法啊,快活不下去了,不然女兒怎麼辦。」

獨賣一味 堅持高標

看著王家現在3個店面才夠坐的盛況,很難想像當初就只是一個小攤子,「以前位置不夠,要坐到對面空地,生意好到我連煮都來不及,我還跟客人說:『自己搬桌椅打8折。』」那時主要客群是內科(當年內湖輕工業區)、汐止的上班族,「那時候附近開始蓋房子,建商的銷售小姐也很愛來。」這時朱筱勤看著在店裡工作36年的員工說:「小玉阿姨以前就是我的客人,有天吃完飯問我說可不可以來上班,就一路做到現在。」
20250120bus002 (5)_2025-01-20.jpg
店外連招牌都沒有,但每到用餐時間裡面總是坐滿。
其他水餃店的水餃口味愈出愈多,但王家至今只賣韭菜豬肉一種,朱筱勤回答得很快:「我那麼忙,哪有時間做更多口味!」水餃不算是道複雜料理,不外乎皮和餡,不過王家每天大排長龍就靠一招,「我二女兒自己開店時,我只跟她說一件事:『用料不能馬虎。』」王家水餃用的是每天送來現絞的溫體豬肉、綠頭小韭菜,「而且肉的比例比外面店家高,肉汁會更多。」
朱筱勤霸氣下令停賣品質不達標準的烤麩,不是因為有採訪才這麼做,現在負責老店的王家大女兒王允岑偷偷說:「她常常這樣,像是覺得肉餡調味不夠好、品質不到標準就重做一次。」朱筱勤接著說:「品質不好我就整鍋不要了,有次夏天我們冰箱溫度不夠,水餃肉餡尾韻有一點點酸味,我很乾脆直接整桶丟掉。」而且為了確保味道,朱筱勤堅決不賣幾乎每家水餃店都有的高麗菜水餃,「一起煮的話味道會混在一起,我們廚房這麼小,放不下另一個鍋子了。」
在經營上非常理性的朱筱勤,提到客人時卻難得流露感性一面。「常常來的客人,我都會幫他們取綽號。」朱筱勤提到熟客馬上侃侃而談:「有對夫妻經常帶小孩來,因為他們很愛點大魯麵,我都叫他們大魯爸、大魯媽、大魯哥。」甚至當初還想把年紀相近的大女兒許配給對方。
20250120bus002 (8)_2025-01-20.jpg
一家四口難得合影,現在朱筱勤(左下)還是經常到店,但王立(右下)早已享受退休生活。(王家水餃館提供)
「豬哥亮和他大兒子以前很常來,每次都用招牌台灣國語點餐,尤其他兒子很愛我和小玉阿姨,說我們是他的小三和小四,現在還會來。」朱筱勤提到這些老客人相當興奮,「童安格、王祖賢、齊秦都會來吃,李鑼有次還送我CD!」不過,她話鋒一轉,「他們以前都住在汐止瓏山林、伯爵山莊、白馬山莊那邊,後來很多都搬走了,過去都要經過東湖才能到台北,現在蓋了新的路,也比較不順路。」店裡人潮愈來愈多,愛賺錢的朱筱勤理應很開心,但她卻更懷念從前:「以前的客人真的很好,比較有人情味,也可能是我們沒那麼忙。」
20250120bus002 (4)_2025-01-20.jpg
王姈芸開的餃子樂位於大安、信義區,跟王家只有一種口味不同,主打創意餃子。

長女接店 次女創業

現在老店由大女兒王允岑接手,二女兒王姈芸則是自己出去開了創意餃子店「餃子樂」,但女兒倆小時候對做餃子一點興趣也沒有。「媽媽暑假一直叫我來壓水餃皮,真的很煩。」王姈芸說話和朱筱勤一樣直接,王允岑也說:「我們寒暑假因為不用上學,會來店裡地下室待著看電視。」王家姊妹都對設計有興趣,分別去英國、美國念大學,但繞了一圈還是離不開水餃,這時朱筱勤激動地說:「你就知道為什麼我這麼需要錢了,我那時候為了湊學費,還向鄰居借錢、跟會,員工還為了我解定存。」
20250120bus002 (9)_2025-01-20.jpg
小菜不放冰箱自取,朱筱勤說,因為客人覺得現夾才有人情味。(40~60元/1盤)
被問到如果當初2個女兒都想要接老店怎麼辦,朱筱勤果斷地說:「那就一人一半,一個人賣中午、一個賣晚上,不然就把店拿去估價,看誰要出錢買下來。」這時王姈芸馬上笑說:「我沒辦法在家工作,我在工作上有很多自己的堅持。」她對於細節的掌握比朱筱勤還嚴格,「我有次就跟我媽說小菜要秤,不要大小盤,她就不聽,我還氣到把鍋子踹飛了。」
20250120bus002 (6)_2025-01-20.jpg
餃子樂的海老鮮肉煎餃是店內熱門商品,是在東湖老店吃不到的口味。(5顆/155元)

不捨退休 監督品質

不想待在老店的王姈芸,在2012年出來開了「餃子樂」,「我媽那時候說如果不想在家做,可以去別的地方開一間一樣的,但我想走年輕、創意路線。」雖然餡料承襲老店手藝,但口味選擇多元,像是推出6顆要價135元的「香香der花枝芫荽(香菜)鮮肉餃子」,朱筱勤久沒吃,一吃直接爆料:「第一次吃她發明的餃子想說很像八方雲集,現在好吃多了。」
20250120bus002 (3)_2025-01-20.jpg
雖然朱筱勤已經74歲,但包起水餃依然俐落,3秒就能包1顆。
「生意要做得好,就是要能忍耐每天都做一樣的事。」每天準備內餡、包水餃、做小菜,將王家水餃館經營得有聲有色的朱筱勤靠這招打天下。她俐落地將水餃皮包入內餡,速度快到連攝影記者都叫她慢點,包水餃十年如一日,動作依然快狠準,「我覺得我好像累了,身體沒有像以前那麼好,等我做不動就退休了,那時候我能賺就賺,料不夠賣就做,現在不會了,沒了,就跟客人說沒了。」
王允岑觀察:「我媽是活招牌,老闆退休後沒人問說:『老闆怎麼沒來?』但幾天沒見到她,就會問說:『是不是換人經營了?』」明明已屆退休年齡,先生王立也已退休種菜去,但朱筱勤還是常常來店裡,不只親自督軍水餃肉餡、小菜品質,甚至下場包餃子,她自嘲來店裡是因為愛錢,「我回家數到錢身體就都好了。」但其實是捨不得這家陪了自己半輩子的店。

顧客怎麼說:老味道吃不膩

我第一次吃是在附近讀高中時,畢業後經過還是會來吃,我很喜歡王家的韭菜豬肉內餡,很多種小菜可以選擇也是這裡的特色,每次來都會點2、3盤,現在大約2個月左右會回來吃1次,味道跟第1次吃時一樣都沒變。

台北,余小姐

20250120bus002 (1)_2025-01-20.jpg
台北,余小姐

老店資訊:

  •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東湖路119巷2號
  • 電話:02-2631-8277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