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到底/我不想人生只有這樣 陳業芳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當年二十多歲的陳業芳不甘一輩子待在印尼鄉下,卻也不願當「印尼新娘」嫁來台灣,她來台打工,一路從移工、縣府約聘公務員,如今是通譯兼作家。
當年二十多歲的陳業芳不甘一輩子待在印尼鄉下,卻也不願當「印尼新娘」嫁來台灣,她來台打工,一路從移工、縣府約聘公務員,如今是通譯兼作家。
陳業芳在臉書如此自我介紹:「語言是我的流亡地,也是重生之路。從印尼到台灣,從工地到鍵盤,用鐵絲綁鋼筋的手寫詩、寫文章…」
曾經,她苦於一句中文都不會講,多年後,她成為多語翻譯,又考上連台灣人都覺得難考的就服員證照,更拿下「移民工文學獎」首獎。成長在以穆斯林為主的回教國家,她的偶像卻是印尼的女性主義者卡蒂妮,那是她一路追求獨立與自由的起點。
住嘉義20年,陳業芳的台語比中文更溜,這天聊到小時候在印尼愛讀小說,她說:「我都讀一些偵探的,像克莉絲蒂,還有一個叫做什麼…」她喃喃自語回想著:「伊叫蝦咪名?」福爾摩斯?「對啦!」她咧嘴爽朗笑著。
20250801pol002 (4)_2025-08-01.jpg
陳業芳偶爾也至各學校教印尼文。

陳業芳小檔案

  • 1981年:生於印尼西加里曼丹省彬路
  • 2005年:來台任工地清潔人員
  • 2007年:結婚
  • 2023年:獲移民工文學獎評審獎
  • 2024年:獲移民工文學獎首獎
  • 曾任職嘉義縣政府勞青處移工諮詢員
  • 現任職人力仲介公司

從小愛寫作 印尼偏鄉育夢想

20年前剛來台灣時,她一句中文都不會說,如今的她,中文、台語、客語、英語、印尼話五語皆通,還連續2年拿到「移民工文學獎」,獲獎後,立刻有出版社找她出書,更有電影公司想以她的故事拍片,際遇堪稱奇幻。
最近,44歲的她剛離開待了3年半的公職,各種演講或授課的邀約就接連上門,例如前陣子她應扶輪社之邀,到台北圓山飯店演講,也不時去學校教印尼文。她說,想做的事太多:當通譯、作家、讀研究所、甚至自媒體,興趣多到難以抉擇。
但這些,是以前的她想都不敢去想的。她曾在臉書自剖:「曾經,我是一個來自偏鄉、毫無希望的孩子。我心中孵化出許多不切實際的夢想,像是去吃麥當勞或肯德基、擁有一部摩托車、踏上國外之旅、目睹雪景、擁有一台手機、擔任翻譯或作家、攻讀大學學位…」
這些是妳小時候的夢想嗎?她卻這樣答:「這些都是不可能實現的東西!別人看起來很簡單,可是對我來說,是不可能的。」語氣鐵一般篤定。原來,稱作夢想都奢侈了,例如麥當勞,只在小說中讀過,至於摩托車,她說家裡僅有腳踏車,她會騎,而父親總是走路。
20250801pol002 (3)_2025-08-01.jpg
陳業芳國三的照片,愛聽搖滾樂的她在房間貼上邦喬飛Bon Jovi、槍與玫瑰Guns N'Roses的海報。(陳業芳提供)
她是客家裔印尼人,出生於印尼一個叫彬路的小鎮,在西加里曼丹省,「我們村莊有很多客家人,我的母語也是客家話。」父親是承包工程的小包商,母親開雜貨店,育3女2子,陳業芳排行第2。她自小喜歡寫作,「高中時我們學校有一道『文藝牆』,可以貼上自己的作品,我大概每個禮拜都會貼一篇,有靈感就寫。如果有一段時間沒寫,還會有同學跑來問我『怎麼很久沒看到妳的作品?』」

崇拜卡蒂妮 勤練英文追自由

她也愛閱讀,尤其愛讀西方小說或書籍。家裡沒錢買書,她常去教會的圖書館借書。其中一本書影響她甚深,「印尼4月21日是『卡蒂妮日』,不放假的紀念日,學校老師上課也會教卡蒂妮的理念,我聽了覺得卡蒂妮滿有道理,就去找她的書來看。」
卡蒂妮(Raden Adjeng Kartini)是印尼的女性主義者,曾說:「不僅白人女性有能力照顧自己,棕色皮膚的女性也有能力讓自己自由而獨立。」卡蒂妮生於19世紀,印尼仍一夫多妻,且女性仍無法上學,出身貴族的卡蒂妮被迫嫁給一位已婚貴族。陳業芳說:「那本書是卡蒂妮寫給朋友的信集結起來的。卡蒂妮在信上寫得很傷心,她的婚姻是父母安排的,她覺得每天都像被關在一道高高的牆裡面,沒辦法出去。她認為,女人不應該被關在高牆裡,讀書的也不該只有男生。」幸而婚後的卡蒂妮獲得先生支持,與先生合辦一所女性學校,專門提供女性受教育。
20250801pol002 (7)_2025-08-01.jpg
陳業芳說,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如同卡蒂妮的書信,被人們閱讀、產生影響力。
陳業芳高中畢業後當過家教、去朋友的電器行上過班、幫過叔叔做生意。兒時她一直有個夢想,「我想當導遊,就可以出去各地跑,所以我很努力學英文。」高中畢業後她的英文能力已頗佳。然而能力再出眾,家鄉貧困,別說導遊,連一般工作都難找。苦悶之際,二十多歲的她決定一搏,去台灣工作,「如果一輩子在印尼,可能就只有這樣而已,我想去國外看看。」
那個年代,不少印尼年輕女子會被勸說嫁到台灣,「有親戚說妳去台灣工作不如去結婚,但我說結婚是一輩子的事,工作是暫時的,不習慣可以回家,結了婚沒辦法回家。而且那時候都是嫁給年齡差距很大的台灣人,我跟親戚開玩笑說,恐怕要一手推輪椅、一手推嬰兒車。」
崇拜卡蒂妮的陳業芳,再苦也不願委屈自己的婚姻。2005年她終於來到台灣,印尼女性來台大多擔任看護,但陳業芳自認像個漢子,不適合做看護,她向仲介公司說,想去工地。

工地遇情郎 婚後甜蜜慘變調

她在工地當清潔工,但一句中文都不會講,更別說台語,經常只能比手畫腳,最後她決心下苦功,以羅馬拼音記下台語,每天睡前背誦一次。她的台語漸漸流利,某天,一名外籍工程師來到工地測量,意外發現這位清潔工竟能與他以英語流利交談,大驚並大喜,後來工程師每次來台,都請陳業芳擔任口譯,替他把英文譯成台語。
工地裡,陳業芳注意到一個台灣雜工,長得帥又總是努力工作。2個年輕人眉來眼去,開始交往,逛遍大大小小夜市,2007年2人甜蜜成婚。
嫁給兩情相悅的台灣人,不必「一手推輪椅、一手推嬰兒車」,甜得出汁的結局。陳業芳卻怎樣也沒料到,這樁婚姻並沒有比較好。婚後她才發現,先生很大男人,非但不做任何家事,脾氣也差,動不動就罵她、嫌她,連在公眾場所都照樣當眾大罵。生下1女1子後,她還只能當全職媽媽,先生不讓她外出工作。
先生始終不信任她,不只反對她工作,還總是只給窘迫的家用錢,就怕她像其他新住民一樣「跑了」。她連買一杯珍珠奶茶,都要先生同意。
20250801pol002 (5)_2025-08-01.jpg
差點與先生離婚的陳業芳,如今夫妻感情甚好。(陳業芳提供)
那幾年,她憂鬱至極,很想回印尼看看父母,偏偏經濟根本不允許。某天,情緒低落的她甚至在臉書寫著:「媽,如果我選擇死亡,靈魂會不會帶我去找妳?我真的真的好想妳,好想聽妳講那些我兒時的小故事…」
但,她也記得母親講床邊故事時常說:「當有一天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不如意時,要像故事裡那個小孩一樣,堅持到最後。」她開始暗自規劃。

研讀舊課本 自學中文搏翻身

陳業芳第一次投稿的作品〈打磨:石也能成玉〉幾乎是她的半自傳:「…我再也受不了,我想像卡蒂妮女士一樣獲得解放。等孩子們上學後,我就必須能夠養活自己了。為了找到一份夢想中的工作,我必須先增強我的能力。當我的孩子們熟睡時,我用舊課本自學中文…」
她只在婚後上過100小時的「新住民識字班」,學注音與簡單中文,有天倒垃圾,她看到一本被丟棄的小學二年級課本,撿起來,開始學認字寫字。她也去圖書館借圖文書,甚至用打電玩聊天來勤練中文打字。
她寫著:「我緩慢而堅定地積累著知識。我想,我的未來取決於我此時此刻所做的決定,如果我決定每天沉迷韓劇,那麼,未來我可能只會知道那些演員的名字,但如果我決定學習,那麼我的夢想就可能達成。」「我等待的時刻終於來了,我被一家外國職業介紹所錄取為翻譯,但不幸的是,他禁止我工作。」
然而,心中的卡蒂妮始終在呼喚著她。這次,陳業芳沒讓步,鐵了心堅持。先生無可奈何,但自此動不動視訊查勤,還規定陳業芳只能穿長褲上班。
南國酷暑,陳業芳對我們回憶:「有一天,天氣實在太熱,受不了,我就穿迷你裙上班。」下班返家後,先生見到,怒火中燒,竟順手將手中那碗飯朝陳業芳扔去,接著氣得衝到房間,「他把我衣櫃裡的裙子全部剪破!」
隔天,先生裝得若無其事,陳業芳面無表情開口:「給我1萬塊買新衣服。你也可以不必給,我就穿那些破裙子出去,更露!」先生原本不理,見陳業芳神情堅決,這才給錢。
撐到婚後第10年,始終不快樂的陳業芳還是決定離婚。「太痛苦了。我對我老公說,我可以把辛苦存的錢都給他,只要他簽名。他說,離婚就不讓我看小孩,我回他『不要用小孩壓我,我肚子裡有很多小孩(卵子),只要有男人,我就有小孩!』」此時的她已氣勢十足。

再次愛上你 夫妻磨合相包容

無奈先生怎樣都不肯簽名。不過奇妙地,先生有點變了,不再動不動就發脾氣,而且居然會開始做簡單家事,例如收衣服、拖地,令人震驚。提離婚的1年後,某天,先生拿出一筆錢說要給她,過去先生從不願給陳業芳一點多餘的錢,總認為妻子有了錢就會跑。錢並不只是錢,陳業芳難釋懷的是猜疑、不信任。直到那天,她心裡感動,但婉拒了,「我開玩笑跟他說,這樣比較好離婚。結果他把那筆錢存到我的戶頭。」
陳業芳也決定調整自己,過去個性大剌剌的她,後來會在先生下班到家後說聲:「辛苦了。」過去,先生下班後說想吃些什麼,偶爾陳業芳疲累時會回一句:「呷賽啦!」後來她會主動問先生想吃什麼晚餐。她說,先生其實有許多優點,例如始終認真工作、從不抱怨累,當年2人交往後,先生去學焊接,工地工種裡,焊接工的薪資最高,但得忍受烈日與不時的火花刺痛,後來隨著技術精進,先生的日薪已可達5千元。
提離婚的3年後,先生過生日,喜歡手作的陳業芳做了幾十張卡片,主題寫著:「再次愛上你的理由」,每一張卡片寫一個理由,包括「不再亂發脾氣」「你認真工作的樣子還是一樣帥」「你很愛我們」…。韓劇般的情節,讓先生感動不已。
20250801pol002 (9)_2025-08-01.jpg
陳業芳當年手做給先生的卡片。(陳業芳提供)

錄取就服員 投文學獎獲肯定

但愛情仍沒占據陳業芳的全部。中文聽說讀寫都流利後,她想考「就業服務員」證照,先前她考過2次都沒上,幾年後捲土重來,這次不達目標不罷休,她上課、買書、下載學習APP、上網查北一女學霸的讀書心得,「我每天早上5點讀到7點,下班後晚上8點讀到10點半,有時候很累,但再忙再累,我都堅持至少讀十幾二十分鐘,1天都不能停!」
就服員的錄取率不到2成,對台灣人而言都難了,何況陳業芳這樣並非以中文為母語的新住民。她大量刷題、拚命練習寫答案,「我一直寫,我算過,一共寫乾了12支筆。」考第4次時,錄取標準是術科、學科都要60分,她術科75分,學科高達96分。
那是2022年,考上後,她獲得嘉義縣府的約聘職缺,負責移工相關事務,終於從工地走進辦公室。
但她絲毫沒停下腳步。喜愛寫作的她,過去習慣寫日記,有臉書後寫臉書,持續不懈。2023年,她將自己與先生的愛情故事寫成文章,投稿「移民工文學獎」,竟一舉獲得「評審推薦獎」(第2名)。頒獎典禮上,說話幽默、國台語夾雜的她,將自己的故事說得活靈活現,例如一上台她就說:「我不知道怎麼用印尼文翻譯『靠腰』這2個字。」出版社看到了,電影公司也看到了,都來邀約。
20250801pol002 (6)_2025-08-01.jpg
2023年陳業芳(左)獲移民工文學獎的評審獎,上台時她說:「我不知道怎麼用印尼文翻譯『靠腰』這2個字。」一語圈粉台下許多人。(陳業芳提供)
生命自此如煙花綻放,隔年2024年,陳業芳又寫了〈Rika的黑點〉,一個刺青女看護工的故事,這次,獲得首獎。那是陳業芳擔任通譯時遇到的真實故事,來台當看護的Rika認真又全能,樸實的她總穿長袖長褲,努力賺錢,儘管曾因不懂台灣民間信仰,在浴佛節將雇主家三尊神像拿去刷洗。
陳業芳寫得傳神:「三尊神明的帽冠已被摘下,華麗的外袍也被脫去,鬍鬚濕漉漉的黏在一起,站在臉盆的正中央,毫無威嚴,如同落湯雞。往日的輝煌與威武已被沐浴乳洗去,素面、褪色,毫無神采。」「阿嬤說我很懶惰,我就把神桌打掃乾淨了。」第2次參賽,陳業芳已不需要翻譯,自己將作品譯成中文,生動無比。

困境中突圍 解決問題靠自己

不幸地,Rika在印尼的先生出軌。Rika哭著告訴陳業芳想回印尼,陳業芳勸她:「妳有錢買機票回家嗎?如果妳回去,妳確定能把妳的丈夫追回來,而且能解決你們之間的問題嗎?」「如果妳的丈夫已經不再愛妳,就放手吧!證明給他看,沒有他妳也能找到幸福。」
走過丈夫背叛低潮的Rika,後來像換了個人,她刺青,穿低胸小背心、迷你裙,也抽菸。雇主過世後,身上有刺青的Rika難再找到工作,屢屢被打回票,她卻不肯為此換回長袖長褲,「我想做自己!我刺青並不會傷害任何人,也不會影響我的工作表現呀。」最後,頭腦靈活的陳業芳靈機一動,上網徵求有刺青的雇主,果然一拍即合。
2個得獎的故事都是快樂結局,也都隱隱藏著卡蒂妮的影子—獨立而自由的女人。陳業芳又說:「這兩篇得獎的故事,都是遇到一個困境,然後想辦法解決。我剛結婚時沒有錢,小孩又需要玩具,我就想,我可不可以自己做給她?後來小孩子大部分的玩具,都是我自己做的,像她想要芭比娃娃或白雪公主的衣服,我就上網找照片,然後網購零碼布,自己縫。」
20250801pol002 (10)_2025-08-01.jpg
這天,長庚科技大學嘉義分部的師生赴印尼交流前,特地請陳業芳(前右2)教印尼基礎會話及印尼文化。
她自小就有克服困境的本事,例如學英文。因移民工文學獎而認識陳業芳的《天下雜誌》獨立評論總監廖雲章就說,陳業芳不只中文好,連英文都流利,「她的程度是可以讀英文小說的,她剛來台灣時這裡沒什麼印尼的書,她去圖書館就是借英文小說。前幾年她生日,她女兒送她的禮物也是一本英文小說。」
陳業芳的英語能力是在印尼就習得,廖雲章說,陳業芳的故鄉西加里曼丹是雨林區,有著名的紅毛猩猩,「她家附近就有一個旅遊景點,她會帶著她的英文字典,去景點找白人觀光客,說可以免費幫他們導覽,她透過這樣練英文。我問她不怕危險嗎,她說她都想過了,專門找中老年夫婦的觀光客,那種比較安全,也比較有耐心。」
20250801pol002 (8)_2025-08-01.jpg
陳業芳說,寫作於她是紓壓,她喜歡透過寫作紓發各種心情。

攻讀研究所 走得慢但不回頭

一步步將人生翻轉,那些童年渴望卻根本不可得的,一一達到了。來台灣後,陳業芳第一次吃到麥當勞,手機、摩托車自然也有了,她甚至有一台自己的汽車。雪景呢?她興奮地說:「有啊!我去合歡山啊,好美喔!去過3次吧,我很喜歡看雪。」當翻譯或作家的夢想,早已達標,也出國玩過幾次。
只剩大學學位。這正是她下一個目標,但並非大學,她說,打算用移民工文學獎的獎金去讀研究所。她有就業服務員證照,依規定,只要從事相關工作5年,可直接申請研究所。
20250801pol002 (11)_2025-08-01.jpg
陳業芳的啟蒙者是印尼女性運動者卡蒂妮,她說,卡蒂妮啟發她女人不該只有結婚生子、相夫教子。
這麼拚命,動力是什麼?「我覺得誰都不能永遠陪伴誰,無論在台灣有沒有家人,最後還是要靠自己,你自己要很剛強。」她又說,有個金句,忘了誰講的:「我走得慢,可是我不會往後走。」妳不算走得慢吧?「別人都碩士畢業、或事業怎麼樣了,我現在才到這個程度。但我不會回頭,也不會停。」
兒時的她,夢想還只是在印尼當個導遊。陳業芳說,來台灣後,發現台灣人做事快、有規律,「而且台灣人都很拚命,所以我當移工的時候就在想,我不應該只是一直當別人的手下。」夢想一次比一次膨脹,她說:「我不想人生就只有這個樣子而已。」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