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權證 一定要知道的3個祕密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權證,可以想成是1種迷你版的股票。例如,1張鴻海股票要8萬塊,但鴻海權證可能只要500塊,鴻海股票漲(跌),鴻海權證就會跟著漲(跌),不過權證的漲跌幅度,是股票的好幾倍。「高風險」、「高獲利」是權證的特性,所以釐清自己的屬性,也認清權證的遊戲規則,這樣,才能真的用小錢搏大金,否則不過是散財童子罷!
多年前,1位出生在泰北窮苦鄉村的年輕人卜松波,因緣際會下來台灣當外勞,苦幹了18年,不甘心每天領微薄薪水,決心勇闖台股,但他手頭僅僅只有8萬塊,實在買不起他認為的好股票,因此選擇交易權證。結果,短短5年不到時間,他手上的8萬塊,滾出1000萬,他的故事,在權證圈廣為流傳。
權證,屬於1種衍生性金融商品,背後有複雜的計算公式,表面上是跟著股票漲跌,但背後卻暗藏不少投資陷阱,例如:同樣是連結鴻海的權證,但每檔漲跌幅度不一樣。權證商品,更充滿艱澀的專有名詞,小額投資人如果要交易權證,就必須搞懂以下3大祕密:
權證價格與股票價格連動,想賺錢就要挑強勢股的權證。
祕密一、每檔權證都有到期日跟時間價值,距離到期日愈近愈沒價值
權證的到期日就像是「壽命」,如果投資人沒趕在最後交易日前將權證賣出,價值將歸0。而權證具時間價值,距離到期日愈近,價值遞減的愈快。
因此,投資人務必謹記,交易權證是一個在跟時間賽跑的遊戲,因為如果在遊戲時間內,股票沒有漲(跌),即很容易賠錢。
祕密二、價內、價平、價外,是衡量權證價值的指標之一,選價內較好
價內、價平、價外,是最多投資人搞不清楚的地方,事實上,權證就是1種選擇權,每檔權證在券商發行時,都已經設定好1個履約價格。
舉例來說,鴻海股價今天收在90元,假設連結鴻海的A認購權證,履約價剛好也是90元,就是價平權證,如果B認購權證履約價為80元(因為鴻海已經漲破80塊)就是價內權證,C認購權證的履約價如果是100元(因為鴻海還沒漲破100塊),就是價外權證
一般來說,投資人只要謹記一件事,挑選「價內」的認購權證會比較有價值,跟股票的連動性比較好,「時間價值」也遞減的比價外權證慢,勝率因此較高!
祕密三:權證的莊家是券商,挑選好券商才能提高勝率
一檔股票所發行的權證不會只有一檔,舉例來說,鴻海的權證,市面上有上百檔,每家券商都有發行,如統一、凱基、元大、永豐金等等,如果投資人知道鴻海股票要漲了,沒這麼多錢,想買權證,那第一步就是先篩選券商。
交易權證除要抓住強勢股外,挑券商也是學問。(今周刊提供)
為什麼選券商如此重要?因為權證當中有「隱含波動率」,是券商制定權證價格的重要依據,不良券商常常會在投資人一窩蜂要買進權證的時候,把隱波率調高,如此一來,權證價格就會比較貴,然後在投資人要拋售權證時,把隱波率降低,如此,券商就能用比較便宜的價格把權證收回去,大吃投資人豆腐。
因此,現在許多券商每天都會把每檔權證的隱波率公布出來,讓大家知道,「我們家券商的隱波率是很穩定的,絕不動手腳。」目前市場上隱波率穩定,甚至會大膽公開隱波率的券商有統一、元大、永豐、凱基等,都是公認的好券商。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