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不瘋魔不成佛 吳可熙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金馬獎結束後的慶功宴上,鎩羽而歸的吳可熙與影后擦肩而過,「我看典禮過程,整個過程很感動有哭,沒有唸到我的名字反而沒哭。」她說得相當輕鬆又熱血,「接下來繼續努力、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
她可不是隨口說說,為了《再見瓦城》偷渡到泰國維生的女工,她花了1年的時間減肥,花上半年的時間學習方言。
最嚇人的不是吳可熙怎麼為戲犧牲,而是當初導演趙德胤跟她提到拍攝計畫時,沒有白紙黑字,只有口頭承諾。可是她就這樣投入了,彷彿著魔似的,一切都是先做了再說。
《再見瓦城》殺青後花了半年,吳可熙才能把自己從戲劇中抽離,「很想念泰國工廠的朋友,一直想要見他們,有一種難過憂鬱的感覺。」這算入戲太深嗎?她搖搖頭,「因為真的是好朋友。」
吳可熙究竟有多入戲?「開拍前,我做牙齒矯正,剛好醫生把我的牙齒拉出0.3公分的縫,我說『醫生,那就不要合起來。』有那個縫,才像劇中人的感覺。」

此路不通 就換一條路走

為了忠於對表演的熱情,吳可熙的演藝之路簡直就是用「刪去法」鋪成的:這樣不行,就換另外一樣試試看吧!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有劇團課程在招生的消息,「當時我不清楚什麼是戲劇表演,鼓起勇氣去報名劇團的表演課程。」在劇團的過程中,讓她大量接觸到文學、藝術的經典,覺得失落的自己終於得救了。基於對表演的熱愛,吳可熙在大三時決定休學一年,尋找各種相關的演出資訊、參與各種實驗小劇場,一頭栽入了小劇場的世界。
但是從小劇場怎麼走進娛樂產業呢?沒有門路的她,根本不知道要從何處開始,「投很多履歷給經紀公司,都石沉大海,沒有回覆。」我反問:「所以妳有接觸群星瑞智嗎(柯震東的經紀公司)?」「所有你想到的,我都有丟履歷。」
既然被所有的經紀公司拒絕,「刪去法」又派上用場,在朋友的鼓勵下,吳可熙加入了臨演公司。剛開始她非常猶豫,考慮了2、3個星期之久。已經累積了4、5年的小劇場經驗,也演過各種舞台劇,她都不禁反問自己,真的要從臨演開始嗎?「當時在網路上看到劉德華的奮鬥過程,從TVB(香港無線電視)的臨演一路演到大明星,讓我很感動。」用大明星的故事激勵自己,就這樣開始了臨演人生。
談到臨演經歷,吳可熙勉強算是過足了戲癮,「演過屍體、自殺的人、圍事小弟(妹)、應召女郎、 《賽德克・巴萊》的村民…。」演出經歷豐富,卻很少被人記得。因為這些角色唯一的共通點,不是沒有台詞,就是沒有鏡頭,充其量只是主角背後流動的人群。
讓她學到的,不是表演,而是要怎麼費盡心思去搶戲,「有一次原本我是站在主角身後的服務生,沒有鏡頭的。我想說另外兩個臨演都是男生,可能有機會。」吳可熙就趁排戲時緩緩轉身,面對鏡頭,果然吸引了副導的注意,最後叫她跟另外一個人交換角色,正式拍戲時就成了有鏡頭的臨演。

被鈔票打臉 再痛還是繼續演

除了在各種戲劇擔任臨演,她還當過電視節目的錄影來賓,到現在吳可熙都還記得那些節目,但最讓她痛苦不堪的,是某次拍廣告的臨演。
吳可熙找歌唱老師學唱歌,在老師安排下,簽約參加了2年培訓課程,卻因為種種原因而解約,「那個瞬間非常沮喪,情緒非常低落。」
「我只是舉手發問,等一下鏡頭是要拍半身、還是全身?」攝影師聽了之後,找導演過來咬耳朵,「他們的意思就是,我有什麼資格問這種問題。」於是導演替她加了兩個鏡頭,大聲叫所有工作人員,掏出身上的千元大鈔,要另外一個男演員,拿鈔票打她的臉,還要她很淫蕩地大笑,「當時的我很想哭,覺得『為什麼我要困在這裡』。現場全部的人都知道不對勁,但沒有一個人敢說話,那個男生也不敢打我。」
導演跟攝影師還跑來示範,罵她「再淫蕩一點」。吳可熙一方面非常不爽,但一方面也不想就此放棄,不斷忍耐著完成這個鏡頭。之後又被叫去加戲,「他們叫我穿著裙子在地上滾,『很開心、很爽地滾』,那種言語跟態度就是在找機會整我的。」這個事件讓她決定告別臨演生涯,「到底是我有問題,還是這個環境有問題?」回憶起這次遭遇,吳可熙的眼淚差點奪眶而出。
對於這次挫折,吳可熙認為自己當時年紀太小,加上來自單純的環境,習慣劇場純表演的風格,「對於比較講究娛樂效果的電視或廣告,有很多不太能適應的地方。」她唯一做對的事,就是不斷地瘋狂試鏡,從影視科系的學生作品、網路短片到獨立製片,終於讓她碰上了導演趙德胤,將她從人生的低潮中脫離出來。

趙德胤罵她 很爛、很不自然

從學習街舞開始,吳可熙點燃了對表演的熱情,最後在電影中找到真愛。
趙德胤給吳可熙的建言,就是「妳很爛」「很不自然」「很做作」,這些話打翻了她之前十幾年努力的認知與信心,「我明明有舞台經驗,演出舞台劇也有觀眾給我喝采,為什麼我以前做的都不對?」 後來她才明白,趙德胤要求的是很生活化、很寫實的演出。既然體制內的辦法都行不通,不如嘗試體制外的方法,她再次使出「刪去法」,跟經紀公司解約,自己開服裝店養活自己,「趙德胤給我的建議,演員就是該腳踏實地生活,一定要有在社會真正工作過,替自己賺取表演的養分。」
找店面、員工、銷售、整理衣服,算帳,吳可熙通通自己來,慢慢建立自信、找到成就感,「我很擅長應付奧客,奧客就是『愛演』;恰好我很會表演,我知道他們想要幹嘛。」
從短片、長片,慢慢建立起跟趙德胤合作的默契、培養出彼此的信任:「他把你當成他的家人, 告訴你所有家人的故事,講述家鄉的感情。」

砍掉重練 終於站上舞台

砍掉重練的吳可熙終於站上屬於自己的舞台,她覺得自己不再只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演員,而是在過程中成了電影創作的一員。
曾經像逃兵似地離開娛樂產業,靠著演出獨立製片獲得注目,終於憑著入圍金馬獎被視為電影圈的一分子,吳可熙對於站在鎂光燈下雖然期待,也無法忘記之前的傷害。可以這樣屢敗屢戰、沒有投降,要歸功於她最大的優點(也是缺點),「我就是很愛表演,一股腦就衝進去、很認真去做,其他現實面都不會考慮。」
出人意外地,當她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上的表情盡是幸福。

場邊側記

銀幕上的吳可熙,為了逐夢什麼苦頭都能吞;銀幕下的吳可熙,為了演戲什麼遭遇都能忍。這讓我想起了電影《霸王別姬》張國榮扮演的程蝶衣,不瘋魔不成佛。
聽到我這樣形容,她並沒有害怕, 反而有種「嗯,我就是這樣」的默認。

費盡心思搶戲

吳可熙,1983年2月6日生,政治大學土耳其語文系畢。從2012年起與導演趙德胤合作,演出《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和《冰毒》,今年以《再見瓦城〉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