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原因就在於運力供給過剩。由於航運業擁有大量固定資產,而運力調整又往往與市場需求有著一定的時間落差,因此在前一波景氣熱潮後,船商開始交付新船,供給快速超越需求後便形成了目前整個產業的經營困境。
【達觀股市】小心屢創新高的汽車業 而非頻傳虧損的航運業

韓國首爾法院在上週五宣布,韓進海運破產並進行清算,這是史上最大規模的貨櫃航運破產案。其實陷入經營困難的業者不只韓進海運,包括台灣的長榮、陽明也都出現了巨額虧損,甚至全球最大航運商馬士基,也在去年出現了自2009年以來的第2次年度虧損。
貨櫃需求要在短時間內大增是不容易的,因此要改變這個局面只能從供給面做起,例如企業間的整併,甚至於退出市場也是一種方式。前者有日本3大航運商的合併,後者就是韓進海運的破產案,這些都有助於調整市場供給過剩的狀態。所以,韓進雖然宣告破產,卻很可能為整個產業帶來一絲希望。
車業榮景 恐摻泡沫
反過來說,現在看起來一片榮景的產業,或許就需要擔心盛極而衰了。
例如汽車產業,美國新車銷售已經連續出現7年的正成長,這也讓汽車相關產業跟著水漲船高,但從一些數據來看,這個榮景恐怕摻雜了許多的泡沫。
根據JD Power的資料顯示,美國車商在去年12月所銷售的車輛,平均折扣高達汽車售價的10%,這樣的優惠折扣是次貸危機以來的新高。由於汽車產業已經維持了很長一段榮景,如果想要繼續成長,他們必須提供更多的刺激給那些原本不想買,或著是買不起車子的消費者。
美國汽車貸款違約率的上升或可證明這個現象。今年1月,通用汽車車貸逾期超過2個月的比率,上升到了2009年底以來的最高水準。由於利率與失業率都還在相對低檔,違約率的上升,或許說明了車商正在把汽車賣給消費能力不是那麼充裕的消費者,這也顯示現在屢創新高的汽車業,很可能離頂端已經不遠了,投資人對於相關企業應當特別留心才是。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