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現金減資 不是推升股價的關鍵密碼會員專區時事國巨於2012年辦理現金減資後,幾年間稅後淨利雖成長2倍多,但市值只增加1倍,現金減資能長期刺激股價的說詞待商榷。圖為國巨總公司。文 王伯達攝影吳貞慧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7.03.21 06: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4 臺北時間現金股價投資理財股東達觀股市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現金減資 大股東受益股價長多 恐有待商榷現金減資成為目前掛牌公司推升股價的關鍵密碼,今年第一季尚未結束,已經有6家公司公布要辦理現金減資,如果照這樣的速度下去,今年辦理現金減資的件數,可能會超過去年全年的23件,再度創下歷史新高。現金減資 大股東受益某財經媒體社長更以國巨為例,說明現金減資的妙用。提到該公司在2012年的股本高達220.53億元,但目前股本降到51.43億元,而2012年市值在200億元左右,現在市值則已超過400億元。但他忽略了,國巨在2012年的稅後淨利是10.59億元,2015年的稅後淨利是36.3億元,這幾年間稅後淨利成長了2倍多,但市值只增加了1倍,這又怎麼能夠說明現金減資能長期刺激股價,甚至對小股東是有利的政策呢?其實現金減資對大股東來說較為有利。因為大股東如果想要把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合法換成現金,放進自己口袋裡,除了現金減資以外,就是發放現金股利或是乾脆賣掉股票。但在台灣,股利扣抵稅額已於2015年減半,大股東很可能會被課到最高級距的所得稅,另外還有二代健保的補充保費,相對來說,現金減資則完全沒有這些問題。而大股東若想要用股票換現金,賣掉1/3股票跟現金減資1/3股本,會有不同的結果。前者不僅有交易稅,還必須申報交易,同時降低自己股權比重,後者的效果等於是所有股東一起減持,所以沒這個問題。股價長多 恐有待商榷上述的利益,小股東能夠獲益的有限,所以小股東該思考的是,如果一家公司有持續成長的可能性,為什麼大股東要把現金從這家公司拿出來呢?一種可能是,這家企業不需要那麼多現金,也能維持良好營運;另一種可能是,這個行業已經失去了長期成長的動能。我們從第一家辦理現金減資的公司「晶華」的長期發展來看,或許可以略知一二。這家公司在2002年、2006年與2007年分別辦理現金減資,而股價在2008年6月出現了歷史高點738元,上週五的收盤價則只剩154元。投資人在關注短期股價波動時,或許也該思考企業這麼做對於長期持有的投資者而言,又代表什麼樣的意義。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