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到底】因為被害者的那句話 李麗華專訪之三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漁工們不論在海上或靠岸,長年住在船艙內這般狹小空間。
漁工們不論在海上或靠岸,長年住在船艙內這般狹小空間。
2014年開始,李麗華替漁工募冬衣,作家褚士瑩在網路轉貼,反應熱烈。漁村卻傳出閒言閒語,「有人在臉書說我利用台灣人的愛心,一個月收漁工多少錢;還有人說如果我沒有募冬衣,外勞會追著我打;或者說我把冬衣拿去賣,一件100元。」
李麗華說,這些漁工適用勞基法,卻從未落實,一天工作15個小時是家常便飯,「沒出海時,有人還要去雇主家漆油漆、打掃,甚至幫雇主掃墳墓。」
受虐也不少見,「以前聽到海上喋血,外籍漁工殺台灣船長,後來我才了解那個生態,像有個案子,船長被殺之前跟主謀對話,問他契約快到期了,要不要繼續工作,主謀說好啊,可是可以不要打我們嗎?唯一的條件。結果後來還是被打得很慘。」
工會後方有個鄰居,正是退休老船長許贊興,從阿公起一家三代討海,他解釋,大海中一有魚群蹤跡,便得趕著下網,「有的漁工聽不懂台語,很緊張或動作太慢,有的船長卡暴躁,就幹恁娘髒話都出來。」一群人朝夕窩在船上,高壓下難有好情緒,許贊興悄聲道,有個鄰居就被外籍漁工綁架過,透過外交管道才歸來。
並非每個台灣船長都只護台灣人,許贊興這幾年就加入捐冬衣行列,「離鄉背井很艱苦,船員需要衣褲就給他們穿,吃東西也不要有分別,不能說我們吃得好他們吃得壞。」

爭取福利 心疼弱者無助

敵意流竄的小村子裡,善意也同時萌芽。李麗華說,工會房東得知她在美國獲獎,「房東跑去跟船東說,我們台灣人應該多照顧漁工,例如帶他們去旅行,當天來回都好。這很接近台灣人的員工福利了。」船東有答應嗎?「呵呵,應該是沒有。」但李麗華說,相信人們會慢慢改變。
這天漁工們在岸邊烤肉,也邀李麗華來吃,他們都喚她「姐姐」。
她又緩緩聊到,多年前協助過一位越南看護,「她照顧一個阿公,結果被阿公性侵好幾次,阿公、阿嬤出門後會把她關在房間。」越南看護曾經多次大喊求救,無人聞問,直到勞工局接獲通知,她才終於獲救。
做筆錄時,女警問看護是否提告,看護堅定說要。李麗華敘述著忽然停住,強忍哽咽才又艱難地開口,「看護說:『我這麼窮,很需要這份工作,他們卻利用我這麼窮來傷害我,我沒辦法原諒他們。』我一直記得她這句話。」看準弱者不敢反抗,恣意踐踏,從看護工到漁工莫不是如此,那句話李麗華惦記至今。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