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老爺的大航海時代 張晨光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認識到自己必須改變環境,找到創作的激情,張晨光10年前開始到中國拍戲,「可以從中挑選,而不是在台灣我被人挑。」
認識到自己必須改變環境,找到創作的激情,張晨光10年前開始到中國拍戲,「可以從中挑選,而不是在台灣我被人挑。」
因為《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吳家老爺一角,張晨光的微博粉絲數,1個多月之間,從27萬衝到67萬。戲裡,老戲骨有其生存哲學;到了戲外,同樣是種生存遊戲,關於經營、互動、影響力。
聽張晨光說著這些事,彷彿現在也正是老爺的大航海時代。說的,不只是他到中國拍戲所渡過的台灣海峽,也不是他移民加拿大所越過的太平洋,而是大數據之海。張晨光是首次感受到這海水之烈之強,即使涉海的刻度仍然未深,但場面看來有多喧嘩,卻更要處處小心,這一片燦亮下頭伏著什麼,張晨光演出戲中老爺那般敏感的嗅覺,部分是演,部分是真。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吳蔚文老爺,集數不多,卻為張晨光帶來高人氣。(愛奇藝台灣站提供)

徜徉大數據之海 張晨光

1956年10月3日生,出生於高雄岡山眷村。1992年主演華視連續劇《京城四少》拿到金鐘獎,2004年又以民視《日正當中》再獲金鐘獎最佳男主角獎。10年前以《奮鬥》一劇在中國開始有知名度,今年以《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吳蔚文一角爆紅,微博粉絲多了40萬人。

拍戲30多年了,但提及訪問間要錄影,張晨光小聲猶豫起來。在什麼都立刻成了呈堂證供,網民各自翻玩再解讀的年代,他謹慎。就怕無意間說的什麼,一瞬間就擰碎這刻繁華。
說到大兒子現在正於企業實習,所學的就是大數據。而張晨光在微博上以吳聘爸爸的身分入戲回留言,果然迅速練出超高互動值。

網路互動 影響力良方

若睜著眼假裝沒看到浪,就會被浪淹了。張晨光說,自己真的曾經被淹過。「大數據的時代,不得不跟網友互動。我受過太多的苦,太多的被打壓,都是因為我的微博指數互動不夠,幾個角色莫名其妙就被人家給搶走了,之前的戲我沒有做宣傳,這已經錯失一次。到拍《花開》時,有幾部戲來找我,可是談著談著,資方說你的影響力不夠。你的演技好,你還必須要有微博影響力。《花開》播出第一天,我的粉絲從26萬多漲到30萬,一天3萬,我的機會來了。」
「不希望領到終身成就獎,因為我還一直要衝。」得過兩次金鐘獎男主角的張晨光,連獎座都沒拿回家。
61歲的張晨光,演戲一向內收,但既然要互動,網路性格頓時奔放,彷彿這些性格的後頭有些什麼東西正在膨脹轉化,換上一層新的皮膚。就算張晨光所演的角色早早領了便當,但他老爺魂不滅,最近為宣傳自己上的節目時打趣:「老爺頭七之後再度復活!有本事,來抓活的呀!」
「我回他們都是以一種很幽默的方式,去損他們,或丟個炸彈做效果。什麼問題都來問我,一個晚上回幾百條。」
有影響力,等同把握住選擇的權力。「之前演戲的邀約很多,現在更多,多的是一些厚度比較深的,我可以把接戲的量減少。就不要拍那麼多,以前好像是亂槍打鳥,給我打中了。」「一年演的戲沒一個準數。一檔戲,有時是10天、15天、20天,像辦公室演爸爸的那種戲,我會壓縮在10天,要他集中拍。」

常演父親 型態各不同

做一件事做了30多年是否該膩?但張晨光講起戲,就像把熱燙燙的血液緩緩推進正渴望溫暖的身軀裡,那當中自然有熱有痛,以及活絡絡的新鮮感。「所以說角色的性格,必須要是我從來沒有接受過的,如果說挑到跟以前很相像的,我就覺得好像是去騙錢那樣。」
在台灣時,張晨光就開始演出老生,10年前,他到中國演戲,至今仍常演出父親,這樣擁有權力的類型。有些人穿上了權力,看來反而是種綁縛,但張晨光所詮釋的權力,或是權威,貼身如同天生而來。「我把每一部戲都當成是很神聖的工作,希望從中去創造新的感覺,我雖然演了很多爸爸角色,可是你要把它分出各種不同形態的爸爸。」
雖然很常演有錢的爸爸,但懂得自己去找出角色的細微變化。
演吳老爺時,他進棚前必三柱香,「覺得冥冥之中吳老爺在幫我。有場戲我自己都驚呆了,怎能演成這樣。」眼下,張晨光在晨光中寫意拍照。但光從提昇微博互動的動力,是為了留下角色。他內心有個平衡點,他知道自己沒有失衡的本錢。
在《花開》一劇時,他憂鬱症再犯。「我壓力大,因為我軋了3部戲。剃了光頭拍,才演10集的劇本,82場戲,卻要了我3個月時間。3個月我都耗在這個地方?就把戲給軋了,但我的心態是,你軋戲,就不要造成劇組的困擾,這是我唯一有壓力的地方。」
「拍的時候,另一組電話就來催了。我已經遲了一個月進組,心裡面壓力就大,我的憂鬱症就來了,唉唷,怎麼樣我都記不住下一句。心裡會慌,那不是我平常的狀態,趕緊趁空檔飛回台灣看醫生,他說是間歇性的精神恐慌。」「吃了藥之後緩解。最重要的是,當你把事情解決了之後,那事情自然而然解開了,就不會有壓力了,台詞對我來說不是難的。」
演戲這樣的事,對張晨光是銳利的雙面刃,一鋒是戲的厚度與深度,另一鋒是自我要求,不斷往內割傷了自己。即使他有一種闊步的男人步伐,讓他顯得更瀟灑自由。但張晨光面對鏡頭時,說話的確不算太伶俐便給。
張晨光喜歡跑來跑去,因為心情就是不一樣,「我只要到國際機場,心情就會很好,坐飛機跟坐公車一樣。」
他2次拿下金鐘,第2次是以本土劇《日正當中》獲獎,眷村出身的張晨光,台語是硬練的,說起以前演本土劇,一個音調跑掉,他就NG接不下去了。「只要牽扯到生活壓力的事,它(憂鬱症)都會來。會氣餒,因為要求太高,後來你看看現在年輕人來演本土劇,誰管你那麼多!」

卸下角色 是妻子的兒

前2年他也發作過。見台詞怎麼記都記不起來,張晨光掉下眼淚,立刻打電話給人在加拿大照顧兒子的太太,一番緩解寬慰,第2天一早,所有的台詞又回來了。
張晨光曾以《京城四少》拿下金鐘獎男主角獎。(華視提供)
即使有求好心切旳病灶,但張晨光說自己算是樂觀,「被生活壓著,不樂觀就完了。」許多演戲多年的師輩人物,進去屋內後,就看不到外面了,張晨光說:「我絕對不會在戲外,還讓自己沉浸在角色裡,絕對不會。」
2個月沒接戲就會心慌。終究張晨光的快樂與憂愁,很多時候,都已禁錮在戲的意識裡。
記得牢牢,太太只來探過他的班4次,所以張晨光把工作排得密集,亦是因為他一年有4、5個月要回加拿大。「我跟兒子相聚的時間不夠,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對我從事的行業,一點都不感興趣。我回家只是跟把歡樂的氣氛帶給他們,真的是兒子的大玩偶。我在家排行老大,兒子是老二、老三,我太太必須要照顧3個大兒子。」
還提到之前他開車去接兒子時,卻發現兒子滿身香水味,立刻發聲:「你再給我抽菸試試看。」但頂多就是這樣了,像《花開》戲中,他與演他兒子的何潤東之間,那般嚴嚴謹謹的身教,對張晨光來說反而是陌生的。
人生的某一天,總有溫和的難題,與各種等待執行的例行公事。張晨光沒想起大數據的深洋,兒子上課,他就去爬山。比海還深的事,無非就是那些不需背上台詞的日常生活。

場邊側記 老爺來了

從小生演到老生,張晨光也算是大家熟悉的藝人了。但街邊拍照時,卻是不管誰都喊他老爺,服飾店店員衝出來搶合照,興奮未減,目送張晨光時還喃喃說著好帥。想演一輩子戲的張晨光,神情倒是悠哉,也並不驚呆。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