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在cama café台北總管理處,來自各加盟店的吧檯手一字排開,站在大木桌旁準備考試,等待他們的測驗包括烘焙咖啡豆知識、1分40秒填壓5個咖啡粉、6分鐘拉好3杯熱拿鐵拉花、每杯熱拿鐵重量在337克到357克等,這是每個月在cama café要上演2次的咖啡烘焙評比。
【台灣名店】鮮咖磨出新契機 cama現烘咖啡專門店

cama café創辦人何炳霖從小立志不當老闆,但在廣告圈打滾20年,領有高薪的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比稿後才有案做,感覺自己就像沒有根的浮萍,決定創業。
賣過果醋、做過複合式餐飲,也碰上員工做假帳虧損300萬元,何炳霖愈挫愈勇。2006年,決定從廣告人每天要喝的咖啡再出發,發展小坪數、百元有找的新鮮烘焙平價咖啡,迄今全台已有百家門市,去年營收達5.6億元,人生轉過3次彎,終能在自己的土地踏實耕耘。
嚴控口感 加盟須考試
「奶泡是將空氣打進熱牛奶裡頭,重量太輕喝起來口感會拋拋的,不夠綿密,過重則是你只把牛奶加熱,但沒有打出奶泡。」除了重量與細緻度,cama café創辦人何炳霖還要求,每杯熱拿鐵都要拉花出完美的心型拉花才算成功,「喝第一口就決定你會不會再來。」






cama café成立於2006年,主打生豆新鮮烘焙咖啡,每杯定價約在60元至100元,營運模式為15坪的小店面,以外帶、外送為主的咖啡專賣店,目前全台已有104家門市。
在人人懷抱頭家夢的台灣,加盟產業興盛,卻鮮有加盟主評比制度,甚至要求所有加盟主都要通過考試、站上吧檯沖煮咖啡。何炳霖自豪地說:「我的每個加盟主都是吧檯手,若開店後自己不站吧檯,由加盟主認證的吧檯手也要送回來公司考試,每年還要回來重新鑑定。」

其實,他並非刻意刁難加盟主,「會緊張很正常,但開店時有十幾個人在等,可能有的人等到臉很臭,抱怨到底要等多久?這種壓力你必須要承擔、克服。」何炳霖笑說:「有的加盟主拿到加盟就先租店、裝潢,可是他太緊張、出槌,考了2個月,一直沒辦法過,有店租、物料的壓力…但沒考過我還是不讓他開。」
來自高雄的何炳霖,家裡經營木材和麵粉工廠,但他小學一年級時,載運麵粉的船隻碰上颱風,導致沉船、生意失敗,全家遷徙到台北重慶北路開雜貨店兼麵包店。
「用我媽的話形容,做工廠那時是日進斗金。」北上幾年,麵包店生意不錯,卻因父親投資鄰居的海產餐廳失利,不僅房子得賣掉抵債,念高二的何炳霖也被迫休學,一家6口分散在各親友家借住。
厭倦比稿 供妻先創業
退伍後以同等學歷考上大學夜間部的何炳霖,不想和父母一樣全年無休忙生意,他決心當個單純的上班族,晚上念書,白天就到廣告公司上班,碰上80年代台灣景氣大好、房地產廣告興盛,何炳霖用5年時間,從基層廣告業務升到主管職,他卻選擇離開。
「那時會走,是因為我有點厭倦比稿。」何炳霖苦笑:「比稿很痛苦,不只是累,廣告像浮萍沒有根,今天落在這家,下次比稿對方又換其他廣告公司,約滿了解約,整個根被砍掉,所以我想去企業深耕。」






於是何炳霖進入花仙子當行銷經理,並得到時任董事長王堯倫賞識,常相約晚餐,何炳霖還成了每年公司尾牙的主持人,但4年後他卻重回廣告業。「我最後會離開,是因為我發現自己並不喜歡用芳香劑,也沒用過克潮靈,你對自己公司的產品沒有熱情,怎麼行銷?」
「我又回去是人家告訴我,這是帶單一客戶,沒想到約一滿還是要比稿,結果一比,我們輸了。」曾製作五月天代言中華電信F2熱線廣告的何炳霖,眼看5年心血付諸流水,讓他再度萌生退意,「當時我們投入非常大的資源,累得半死,但一個預算那麼大的客戶不見了,整個團隊面臨瓦解,那時我就確定要開店、要創造自己的品牌。」

事實上,何炳霖還在廣告業時,妻子許建珠在他鼓勵下,離開房地產代銷公司摸索創業,何炳霖贊助開業基金,做過果醋、開過複合式餐廳,最後因何炳霖在廣告公司培養出喝咖啡的習慣,2004年他們結束餐飲事業,在台北金山南路開了第一家咖啡店,2006年又在台北和平東路商辦區,開設主打生豆新鮮烘焙的外帶、外送咖啡專賣店。
許建珠在一旁補充:「他覺得我很有做生意的特質,但碰到很多挫折時,我覺得很對不起他,好像拿他的薪水補貼我的虧損。其實一開始決定創業,我們就設好停損點,若創業負債幾百萬元,可能負擔跟房貸差不多,到時再回頭上班,每個月還幾萬元也能接受。」
無良員工 A錢300萬
但事業剛起步,他們卻碰上員工假借退貨,惡意做帳300萬元。「我那時沒在管,直到3、4年後才發現被做帳。」回想往事,何炳霖已能坦然大笑:「那是複合式餐廳時的工讀生,一路培養他當店長,當時我只希望他拿多少、還多少,結果他還偷拿10萬元把我和平店的團隊遣散,想讓我做不下去。」

「因為這件事,我不知道該信誰,他們全走了也OK。」2006年,他放棄廣告公司的百萬年薪,站到第一線管理,並從逗號的英文comma發想,取其2個音節,將店名取為「cama café」。
何炳霖說:「我忽然接手,烘豆、沖煮咖啡我不知該怎麼做,去跟廠商請教、去學習,但我不是你給我一我就做一的人,我可能做二、做A、做B,我自己變化,每天忙到凌晨…因為對方越是這樣,我就想我一定要撐著。」
店前烘豆 打造好形象
cama café早期4家直營店,都由何炳霖和許建珠擔任吧檯手,並雙雙拿到美國SCAA精品咖啡協會杯測師認證,再培養員工接手當店長。他藉著在廣告公司的養分,重新設計店面,每家cama café門市都有烘豆機,員工都在門口親手挑豆、 烘豆,增加「新鮮烘焙」的專業形象。






指著剛烘焙好的咖啡豆,何炳霖說:「瓶子上都有烘焙日期,店裡使用的豆子,都是夥伴從生豆一顆一顆挑選,避開發霉豆、貝殼豆、蟲蛀豆等壞豆後親手烘焙,通常3天就會使用完畢,確保新鮮度。」
待過日商廣告公司的何炳霖,也將日本人愛用「企業公仔」的文化融入cama café,他找來以前廣告公司的同事,設計白色、戴著小蝴蝶結的擬人咖啡豆「cama baby」,並翻模製成立體大型公仔,擺放在各家門市,鼓勵員工配合節日改造,推出嫦娥版、復活節版的cama baby,強化平價咖啡店的市場印象。







目前cama café每年以20家店的速度擴張,截至今年總數已達104家店,快速展店的結果,是何炳霖3次創業的經驗學。「以前我們先找地點,再想做什麼,但是做了cama café之後,我了解開店不是Location(區位)、Location、Location,而是Position(定位)、Position、Position。」
生活為上 8點就休店

何炳霖指出,cama café的目標客群鎖定上班族,他在商辦區發展辦公室外帶、外送市場,因此每家門市座位不多,店面都在15坪以內。此外,為了不要回到以前父母親開店全年無休的困境,何炳霖也要求晚上8點上班族下班後就可以休店,「我要建立制度,讓每個人都可以被替代、都可以休息。」
「創業其實是辛苦的,所以我覺得工作就是要好玩,你才會有熱情。」這是何炳霖堅持每位加盟主都要站上第一線親自沖煮咖啡的初衷。他笑說:「我並不是為了當老闆而當,我開店的第一天就想要做品牌,做一間店,我心裡想的是怎麼做10間店、100間店。我跟小乖(許建珠)一起,好像有2個腦袋可以一起討論,一起分享喜悅和憂愁,我想我是很幸運的。」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