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菸不酒早睡早起,偶爾情緒低落,「就在家裡自我療傷,好悶啊!怎麼那麼慘,人家年輕導演一出去就是(製作費)5千萬元,我拍這麼久了,每部片都沒超過2千萬元。但我不會跟朋友抱怨,窩一天就會想說不行要去解決問題。可能跟成長背景有關,家裡窮,碎碎念沒用,要自己去面對下一餐。」他向來獨立製片,新片《衝組》2014年開拍,斷斷續續,錢燒完就暫停,籌到錢才繼續拍。
【一鏡到底】隔天醒來繼續努力 鄭文堂專訪之四

黑道、白道、毒蟲、酒家女…電影裡一張張臉孔栩栩如生,角色之間的曖昧關係更是寫實。童年的生活經驗,成了鄭文堂作品裡最令人驚豔的呈現。鄭文堂笑說,議員們都很捧場去看了,「看完都調侃說:『你寫的(議長)係伊對否?不是寫我對否?』呵呵,都在說別人。綜合體啦,沒必要點名,我想講的是台灣那一套。」

他務實、內斂,十分懂得掌控情緒。《衝組》與閃靈樂團合作,那時主唱Freddy林昶佐還沒選立委,也軋一角,2人熟識十多年,林昶佐回憶:「一般導演在拍攝過程中會一直很煩惱怎麼去找錢,鄭導不會,他完全投入、很享受,拍完才煩惱怎麼找錢。像他之前拍某部電影時,我LINE他都不回、打電話也不接,找他找了十幾天才找到。」

2002年鄭文堂拍第一部電影就得獎,他卻擔心自己變成「一片導演」。而今已拍了7部,他卻又嘆道,至今沒有一部賣座,「拍完《菜鳥》我本來以為應該拍了一部賣座的電影。」票房多少?他黯然道:「4百萬」。
快60歲了,他說,而今心願是拍一部賣座、引發大眾共鳴的電影,他懊惱自己總抓不到大眾共鳴。倒是好友、雲林縣華南國小校長陳清圳一語道破關鍵:「他的電影主題都很沉重,看主題就知道不會賣座,呵呵。他不迎合市場,一直用影片表達他對社會的看法。」
硬題材想叫好又叫座,談何容易,肯洛區拍了一輩子電影也沒幾部大賣座呀。鄭文堂卻不甘:「很悶,鬱卒,覺得懷才不遇,為什麼我這麼努力了還是…」不過隨即又說:「悶不會太久,就一天,有什麼好講的,就是你功力沒到嘛。」沒什麼好怨的,隔天醒來繼續努力便是。
鄭文堂小檔案
- 1958年生,宜蘭人,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畢
- 電視作品:《蘭陽溪少年》《少年阿霸士》《燦爛時光》等
- 電影:《夢幻部落》《經過》《深海》《夏天的尾巴》《眼淚》《菜鳥》《衝組》
- 紀錄片:《在沒有政府的日子裡》《史明的迷霧叢林》等
- 得獎概要:
- 2002年《夢幻部落》:威尼斯影展影評人週最佳影片、金馬獎年度最佳台灣電影
- 2003年《風中的小米田》: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 2010年《眼淚》: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
- 2016年《燦爛時光》: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編劇
- 經歷:宜蘭縣文化局長(2010~2013)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