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比特幣退燒 概念股退潮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數位貨幣雖有其實際應用價值,但比特幣瘋狂上漲,未來的退潮效應恐怕會很驚人。(東方IC、翻攝香港比特幣資訊網)
數位貨幣雖有其實際應用價值,但比特幣瘋狂上漲,未來的退潮效應恐怕會很驚人。(東方IC、翻攝香港比特幣資訊網)
比特幣可以說是2017年最為熱門的商品了,它在這一年內從1,000美元上漲到最高曾突破20,000美元,相關概念股也因此水漲船高,不過在接近年底的這段時間,卻曾出現50%左右的單週跌幅。比特幣的泡沫是否就此破滅了呢?
我無法斷言比特幣本身是否就此泡沫化,但近期確實可以見到資本市場對於區塊鏈相關技術的狂熱程度。
例如美國飲料業者「長島冰茶」僅僅是宣布將公司名稱改為「長區塊鏈公司」,就讓該公司股價在當天上漲了180%;另外像雪茄公司Rich Cigars宣布完全放棄雪茄業務,並專注於比特幣挖礦,當天股價就上漲了10倍;Longfin宣布收購區塊鏈應用開發商Ziddu.com後,股價在2天內漲了14倍。
這樣的瘋狂程度確實與當年網路泡沫相當類似,而若數位加密貨幣的熱潮最後也跟著退燒,那麼對於台股中的相關族群將會是一大衝擊。
數位加密貨幣對於台灣股市來說,影響最多的可能是挖礦相關的概念股了。由於目前的比特幣是採用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 PoW)方式,因此會有許多人運用他們設備上的計算能力,來維持這個系統的運作,這些人被稱為「礦工」,而他們運算的過程叫做「挖礦」。

機制若改變 礦工將失業

率先運算出結果的礦工,將能夠獲得一定額度的數位貨幣做為獎勵,也因此,這些礦工為了獲得獎勵報酬,就必須投資更快速的運算設備。
但隨著比特幣的交易越來越頻繁,交易費用越來越高,交易待確認時間也越來越長。因此有些數位貨幣就選擇改用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 PoS)方式來維持系統運作,例如市值排名僅次於比特幣的以太幣就有這樣的計畫。
而在這樣的機制之下,就不再需要礦工的存在,當然也不再需要投資挖礦的設備。對於台灣的挖礦概念股來說,自然不樂見這樣的發展。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數位貨幣或是區塊鏈都有它的實際應用價值,但當市場給予過高的期待時,未來的退潮效應恐怕也相當驚人。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