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也靠技術分析買台股,但是海嘯後,我發現這些個股的股價重挫後,很難再漲回來,反而是幾檔當初認為具長期投資價值的個股,股價回升速度較快,例如中華電。」自此之後,林修禾放棄必須常盯盤的技術分析選股法,並轉而研究價值投資,尋找更生活化的股票。
【美股達人】美股漲高沒關係 靠這招依然能找出賺錢標的

談起價值投資,林修禾像是投資多年的老手,細數他的投資資歷已10多年,從大學時就開始接觸台股。「我過去也在台股市場找尋機會。」林修禾回憶,受金融海嘯重擊、慘賠一半後,他開始力行價值投資法並轉進美股。
林修禾分享自己的價值選股標準有3要:要財報好、要有經濟護城河、要無顯著風險和競爭對手。
首先,他解釋財報好的定義,「我曾請教過瑪莉巴菲特如何觀察一家公司的財報,她的回答是,一定要檢視近10年財報,換句話說,成立不滿10年的公司,都不在她的選股範圍內。」雖然剔除不滿10年的公司,可能會錯失具爆發性成長的新創公司,但他認同唯有成熟的公司才能帶給股東穩定獲利。

針對財報選股,林修禾開出的滿足條件是:1、過去10年EPS持續成長(或趨勢向上但不能連2年衰退);2、過去10年ROE大於15%;3、負債比率須小於50%。其次,經濟護城河在巴菲特投資學裡,代表的是公司能長期維持高水準的投資回報,例如公司具有效規模或成本優勢、擁有品牌等無形資產等。
「如果再加上公司無顯著風險和競爭對手這項優勢,就吻合我的選股3要件。」但林修禾也強調,這幾年美股漲高,判斷進場的合理價才是獲利關鍵。像巴菲特有一套精密的現金流量折現估值法,但要這樣估算合理股價不容易,而林修禾則提供一個簡單的方式,以成長股為例,只要10年EPS成長率大於本益比,就是在合理價內(取絕對數字比較)。

他解釋,10年EPS成長率代表一家公司的獲利能力,而本益比則代表回本能力,前者若大於後者,表示目前股價不算高,「像我手上持有的蘋果、臉書這2檔股票,仍在合理價內,小朋友最愛的迪士尼在合理價附近,至於很早就買進的Visa,合理價已過。」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