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旅店改建成鶴宮寓 和洋風格╳寢台列車會員專區美食旅遊圓弧形狀的房間空間,是「鶴宮寓」最吸引人的地方。文 游琁如攝影葉琳喬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8.02.24 15: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飯店高雄旅遊住宿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高雄市區的街角,出現了一棟「鶴宮寓」。4層樓高的建築,外觀是米白色的。我從中正四路開始找,在大樓的旁側找到一個窄門的入口,門上還是舊時的馬賽克拼磚,磚牆上幾個金黃色褪色的招牌,寫著「鶴宮大旅社」。我按了門鈴,門開了,眼前幾株多肉植物點綴整個白色空間。總共4層樓的建築空間,過去也是老旅店。提著行李順著樓梯往上走,空氣裡揚起淡淡木頭香氣。很快的,旅店的工作人員迎上前來。邀我在擺滿書的大廳空間坐下,簡單講解「鶴宮寓」的規則。規則多半都是「大廳的書可以自在翻來看,三樓的廚房隨時都有吃的小點心和熱茶,掃這個QR CODE可以知道附近能玩什麼…」這種讓人欣喜的規定。我沒什麼規矩的換上居家拖鞋,在廚房的玻璃杯櫃子裡,找到一只好美好美的老玻璃杯,在三樓倒了一杯用美濃檸檬和日月潭紅茶調成的無糖檸檬紅茶,就抓著行李鑽入房間。二樓的大廳閱讀空間,很有日式旅店的感覺。「鶴宮寓」算是「鶴宮大旅社」的現代版。「鶴宮大旅社」原先是民宅,建於1958年,那是一段旅社行業剛興起的年代,至1965年改建並正式經營旅社,一直到2007年才正式歇業。這歇業的10年間還曾經營火鍋店,只是很幸運地,原本格局幾乎全都保留下來。真要比喻的話,很像80年代版的《暗戀桃花源》與現代版的差別。以舊有的格局做改建,但新版的氣氛並非全然推翻過去,而是仔仔細細沿襲了過去輝煌時代的風華。用同樣的劇本、場景、架構重現,只是演員換了、經營者換了,骨子底卻都是相同的,優雅而安靜的一間旅店,每一個角落和場景,都令人讚嘆。「天橋下」房型,恰似入住在橋的拱形之下。這天我住的是兩床的「天橋下」。圓弧形狀的客房屋頂空間,恰似入住在天橋的拱形之下,非常有安全感與包覆感。床前是活動式的桌子,另一端則是衛浴空間。8坪的房間並不算大,卻一切都非常細心體貼,彷彿入住日式旅社,極簡卻貼心至極。以回朔60至80年代為主軸,房間內的拱形屋頂,正是過去的經典設計風格。屋內的顏色以淡色系為主。屋主之一的Nato笑說,找來設計「誠品R79」的室內設計師張孝維設計,就是因為想透過設計師經歷的舊時代美學,讓旅店能夠不只有新創意,也能找到過往輝煌時代的靈魂。這不是台灣各地常見的老屋改建風格,真要用比較具體的方式說明的話,是「老屋靈魂」改造風格吧!採戰後的和洋式風格,有日式旅居的優雅靜默,卻又帶有台灣式的熱情靈魂。屋主Nato與Trista有經營青年旅館7年的經歷,隨著年齡漸長,玩青年旅館的年輕人長大了,許多住客都已結婚生子,兩人為了這些老客人,也為了理想,轉身籌備了這間兼顧隱私與美學的「鶴宮寓」。「閣樓」房型屋子斜斜的,房間較小,卻一樣溫馨舒適。跟著Nato與Trista走了一圈旅店,裡頭有古文具書房房型、家庭房、背包房,還有一間雙人上下舖,取名「寢台列車」,裏頭蒐集了火車的老配件。兩人還商議著之後要播放從台北一路南下高雄的高鐵沿路風光,讓旅客入住,真的有住進「寢台列車」的感覺。有有一個晚上幾百元台幣的多人房型空間,可供預算不多的背包客,同樣享受舒適的空間。「好羨慕你們能有一棟自己的旅館!」我坐在三樓廚房的木椅子上,Trista用阿姨家的熱水瓶倒了一杯黑豆茶給我,已經是骨董的水瓶,上頭畫了細緻的雕花圖案。Nato微笑的回答我:「也羨慕我們兩人負債累累嗎?」果然,改造一間老屋,需要的哪只是創意,還得有點孤注一擲的勇氣。聽說「鶴宮寓」未來還打算在一樓開設咖啡館,整合周遭「大港埔」的舊時風華特色小旅行。祝福「鶴宮寓」,能在未來的日子裡持續前進著!鶴公寓地址:高雄市新興區中正四路41號2樓電話:07-201-1988網址:www.facebook.com/hokhouse.tw/房價:雙人房2,300元起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