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一定要挑最有潛力的市場。」由於丈夫任職新竹科技公司,李雅雯曾跟隨他外派而長居上海等中國城市達10年,2013年她看到一則「開放台灣人到大陸開戶」的新聞,嗅覺敏感的她豎起雷達:「機會來了!A股的生態即將改變。」加上中國推動滬港通,李雅雯因此逐步出脫台股,全數轉進陸股。
【菜市場投資學】國文老師闖中國股市 這兩個原因讓她決定繼續加碼至千萬

曾旅居中國10年、投資A股逾4年的李雅雯,看好中國是目前最有潛力的股市,持續加碼買進,準備緊抓陸股生態轉變的風口。
曾在「台灣巴菲特班」一起上課的投資同好鄭先生指出,李雅雯對轉折點的判斷準確,而且執行力很強,「從結果來看,她做的決定是正確的。」
李雅雯認為,比起百年歷史的美股,發展20年的陸股仍未成熟,但陸股有不少世界級的股票,例如雙匯是全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商、工商銀行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銀行。
沿用同一套「菜市場」選股原則,李雅雯透過ROE、分紅比例、公司投資效率,並確認產業地位等條件,選出具爆發力的A股,近4年來投入約400萬元台幣的資金已翻了1倍,年複合報酬率達28%,其中,A股股王貴州茅台漲了近4倍、福耀玻璃也漲了3倍。
只是市場是需要敬畏的,李雅雯進入中國股市後並非一帆風順。她自2013年布局陸股,雖然很快大賺1倍,但2015年6月陸股急跌,一個月內資產又跌掉200、300萬元台幣。不過,李雅雯認為再次遇上股災並非壞事,因為她學到了如何控制恐慌情緒,並徹底檢視自己的投資原則,「股災壓縮了學習曲線,讓我加速成長。」
「目前A股有些賺錢的公司還跌破淨值,往下空間有限,我找不到比這個更適合存股的。」李雅雯認為,人民幣匯率長期趨於升值,投資A股有機會股匯雙賺,現在拉回就是買點。「我會持續加碼至1000萬元。但會留意個股的殖利率變動,如果掉到2%以下,進場風險高。」
此外,李雅雯也提醒,A股爛公司非常多,能符合條件挑出來的股票寥寥可數,尤其千萬不要買ST股(指連續3年虧損、退市預警的股票),以及剛掛牌的公司。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