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錢拿了,後面不幹了」 他道出中國IP熱潮真相會員專區人物郭箏喜歡安靜,養貓也養魚。他說在印刷廠工作時,晚上上班,白天寫武俠小說連載,壓力讓他心慌睡不著,那時就到水族館看魚,回家才能夠睡著。文 陳昌遠攝影賴智揚影音何懿原管佈霖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8.05.21 07:02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一鏡到底IP編劇郭箏作家中國蔣中正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編寫大陸劇 預言會改到翻臉於是郭箏定居台灣,成了家族中留下來的人,祖父的遺物也因此交到他手上。某次他整理遺物,發現一篇文稿,「上面有蔣介石的修改,我就想,幫老蔣寫文告,寫來寫去就是反攻大陸,他晚年老在寫這些,跟我初中差不多,那時寫作文要加一句解救大陸同胞,不然不會得八十分。」他揣摩祖父心境的苦勞,寫下〈最後文告〉這篇小說,小說彷彿預言,30年過去,台灣政黨輪替多次,國民黨也再非當年的國民黨了。郭箏的二哥陶德辰,與柯一正、張毅、楊德昌於1982年合拍電影《光陰的故事》。(中央社)再喝幾杯酒,問起他二哥的近況。陶德辰晚年搬去南非,又到海南島,卻在2009年失蹤。「我找他找了很久,他本來要跑回澎湖,地也買了,房子也蓋了一半,人不見了。」聊到這,郭箏又點一根菸,煙霧讓他的臉龐更顯滄桑,「我看他已經凶多吉少,可能海南島那邊的人殺人不眨眼。」 編寫大陸劇 預言會改到翻臉還是聊快樂的事吧。問起新作,原來10年前韓國導演金鍾學拍完《太王四神記》,想在中國拍神怪劇,因此找上郭箏。中國有各種奇葩禁令,例如建國後妖怪不可修練成精,他便以《山海經》為素材,編寫以刑天為主角的劇本,後來合作沒成,近年劇本才被中國投資者買下,又請他寫成小說,要搭上中國IP熱潮,方便為電影開拍找資金。郭箏說自己並沒有想成為純文學作家,但第一篇小說發表,就被歸類為純文學作家,讓他感覺很奇怪。他最喜歡的,還是寫武俠的自己。故事從天庭開始,他討厭老套,將場景寫成了Google總部,眾神雲端開會。「我寫好給大陸那邊的投資者,他們問:『你是不是寫中南海?』我說沒有。」他大笑,說如果電影開拍,「這個劇本會改到死,會改到我到時候老子不幹了,前面錢拿了,後面不幹了,現在影視業的狀況都是如此。」說歸說,自己的小說還是要改的。訪談結束,他又跟編輯討論昨日午夜寄出的稿子有哪些小地方要修改。他一雙大手拿著紙,瞇著眼,像是準備開工幹活的老工人,要把熱鬧的奇幻武俠世界搭建出來。郭箏小檔案:本名:陶德三出生:1955年生於台北學經歷:1972年五專休學,進入印刷廠當檢字工,練筆多年。1981年開始,以《虎頭將軍》《上帝的骰子》《國道封閉》《彈子王》《去年冬天》等,7次獲得新聞局優良劇本獎。1984年發表小說〈好個蹺課天〉成名文壇,曾獲洪醒夫小說獎。2007年擔任吳宇森電影《赤壁》編劇。6月預計出版奇幻武俠小說《大話山海經》(遠流)。【作家郭箏專訪一】【作家郭箏專訪二】【作家郭箏專訪三】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