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星期天番外篇】雜貨店裡的萬事通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小小的店鋪設有卡拉OK,成為大家打發時間的據點。店主也不時出外找朋友,在店門留下手機號碼。
小小的店鋪設有卡拉OK,成為大家打發時間的據點。店主也不時出外找朋友,在店門留下手機號碼。
星期天,我們跟著菲律賓移工黛西走上樓梯,走過金萬萬商場,平日再來,商場變得蕭條。其實一樓店面大多是賣珠寶玉石、古董或是舶來品店的台灣商家,至於二樓的商家,則多是菲律賓華僑、有跨國婚姻關係或有永久居留證的菲律賓人來承租。
菲律賓華僑莊銘亮說,她在民國88年來二樓開店,當時賣錄影帶和CD,後來賣電話卡和食品雜貨、代訂機票。現在店內最受歡迎商品的則是布簾,讓移工在宿舍隔出自己的空間。
每逢星期天,莊銘亮是否也要做禮拜?她說多半忙著做生意,無法前去。過去在菲律賓,她從小就信天主教,也信佛教。經過廟宇就拜拜,經過教堂就禱告。現在店內也供奉著小神壇,抬頭仔細看,才發現小耶穌、聖母瑪利亞和觀音同台,充滿入境隨俗的移民風格。
莊銘亮說,早期台灣店家常跟她反應,菲律賓人亂丟垃圾,或是治安不佳。她認為不管是台灣人還是菲律賓人,有好人也有壞人。現在菲律賓店家多於台灣店家,這類言論變少了。倒是面臨網路購物和低價競爭,雜貨店生意一落千丈,「我以前很期待星期天,但現在生意沒有這麼好了。」如今只有星期天勉強有生意,但看著外面人來人往,莊銘亮反而更擔心,「沒有人進來店裡怎麼辦?」
星期天人潮洶湧,店家應接不暇。雜貨店除了分期付款,也替移工打包裝箱,將禮物寄回家鄉。
但這麼多年了,莊銘亮習慣守著這家店,她說移工過去沒有地方去時,也把這間店當據點,坐在幾張凳子聊天,要出去玩就找她翻譯,「計程車司機哪知道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我就在紙條幫他們寫下中正紀念堂。」現在網路發達,移工不需要問她了,自己揪人就可以買火車票去花蓮。
嫁來台灣的菲律賓人依然來找她,採訪期間,她手機響了好多次。有些新住民就算來了十幾年,「什麼都要問我,家裡修水電也問我,可是我們是中山區,你住蘆洲那麼遠,我介紹你也沒用啊。」莊銘亮說出她的困擾,但臉上卻掛著笑容。
先前奇怪她明明可以退休了,為何每天一定要坐鎮這家店?原來唯有在這裡,她才不只是個雜貨店老闆,而是個有求必應的萬事通。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