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人舒米如妮是港口部落海稻田復耕的重要推動者,我們來訪的這一天,她在雨中補秧苗,和林務局官員場勘討論要整修部落水圳,想為更多乾涸土地引水找生機,她的「哇助」(阿美族語的狗)無論晴雨都跟著她跑進到田裡,她在水田間插秧,哇助在田梗上打滾,她返鄉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太陽的孩子》。
【找米獵人】舒米如妮復耕海稻田 重現餵養《太陽的孩子》的亮紅黝黑米飯

田間秧苗正綠,翻開的新鮮泥土和著雨露,空氣裡投遞來的是春耕訊息,每年春季,農人們都要把手捏進土裡、把天扛在背上,透過這樣的儀式為農忙開場。
在花蓮豐濱鄉,港口部落裡的水梯田捱著海邊,田裡蘊育出強悍的稻子,它們是日日吹海風、每天迎接第一道曙光的海稻米,這片美麗海稻田也是阿美族人復耕重建的家鄉地貌。
「小時候遇到田裡收割期,我們要跟著大人一起到田裡,但孩子不能踩到田間,因為大人覺得小孩調皮會礙手礙腳,所以我只能待在『達魯岸』(阿美族語休憩所)負責送水,或是去抓蟋蟀串起來烤,烤給阿公阿嬤當小點心。」舒米如妮的童年記憶都在田邊,「我看過以前40年代到50年代的港口部落空照圖,當時幾乎沒有建築物,稻田緊貼著海邊,環境非常漂亮。」
跟許多部落原住民的命運相似,舒米如妮年輕時也離家在城市生活,別人形容她為了復育土地的使命回到部落,她淡然地回答:「其實我不是為了復育回來的,我是因為在都市裡飄浮不定,婚姻、事業都失敗、工作也沒了,我內心在尋找療癒的地方,很想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所以回來家鄉。」








回鄉後交由土地照顧自己,她也開始試著種稻重新生活,不過部落生活沒有想像中的浪漫和輕鬆,「要復育水稻田,得先修繕水圳,這需要林務局等官方單位的資源;加上我們這一輩的族人又沒有老人家長久在田裡經驗,,需要一邊學習,一邊推動重建部落互助的理念,只是部落的思維也在改變,我們還得守住傳統,也追上新思維。」舒米如妮一直在思考,「港口部落到底有什麼可以延續下來呢?」
重現部落快要消失的食材和飲食記憶,也是傳承文化的方式之一。舒米如妮為我們示範港口部落裡常見的家常料理「芋頭握飯」和「飛魚握飯」,他在紅米飯團裡加入炸芋頭絲、飛魚辣醬,再用可食野菜包裹。「小時候我父母一早就去田裡工作,我要負責煮早餐給家人吃,把辣的、醃製的食材包進飯團裡,再用月桃葉包起來,這是我們阿美族人傳統的便當。」舒米如妮說。
「復育海稻田之路讓我很忙碌,但種回消失30年的海稻米之後,我每天無論怎麼忙都想煮晚餐,跟著家人聚在一起吃飯聊天,吃我種出來的米,這是我對家人的心意,」舒米如妮說:「我第一次吃到自己種的米覺得很感動,我媽媽吃了之後問我,這麼辛苦,那妳明年還要種嗎?我說要。」就是媽媽的探問,讓舒米如妮不再離開部落,成了復育海稻田的重要推手。








我吃著阿美族人珍惜留種的原生紅糯米飯,驚喜它的色澤深紅、口感Q彈,部落裡還種出了紫亮色到黝黑的黑米,香氣濃郁,水份加得少時口感爽粒分明,浸泡久些則香黏滑軟,一款米的變化這麼有彈性,而且都很可口,實在討人喜歡。我喜歡在港口部落遇見的這些有色米種,她們色彩鮮明,煮後香氣奔放,咀嚼後會釋放出熱情的甜度,和常見的細緻白米展現完全不同風情。
農作輔導團隊、農產品牌「台灣原味」創辦人吳美貌,長期以生物研究知識及技術協助港口部落族人進行田間管理並發展自有稻米品牌,她形容:「海稻米是很有個性的米。」生長在海邊的稻子得抗旱,吸收海風裡的鹽份,耐風吹不易倒伏,承受環境壓力而存活下來的稻子很強悍,跟部落原住民相似,都是山海的子民,有強度的生命都挾帶飽滿的風味。
吳美貌指出,部落好米由於人力和交通成本偏高,售價或許未如平原稻米來得有競爭力,但是風土味道卻很強烈,民眾願意購買部落好米,就是支持族人回到家鄉照顧山林,讓部落永續,也讓部落孩子有機會回家吃飯、返鄉生活。









海稻米
- 地址: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石梯灣117-2號
- 電話:03-878-1533
- 刷卡:不可
- 訂購資訊:「海稻米」訂購可用電話或網路訂購,聯絡人:舒米‧如妮
伊娜飛魚
- 地址: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石梯灣117-2號
- 電話:0927-850-136
- 營業時間:10:00~19:30
- 刷卡:不可
- 備註:拍攝餐點採預約制
台灣原味
-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民權路42巷59弄1號5樓
- 電話: 02-8665-5885
- 營業時間:09:00~18:30
- 刷卡:不可
- 訂購資訊:FB粉絲頁「台灣原味」
莎娃綠岸文化工作室
- 地址:花蓮縣豊濱鄉港口村港口2之1號
- 電話: 03-878-1243
- 營業時間:採預約制
- 刷卡:不可
- 備註:餐點需預約
- 訂購資訊:「曙光米」可以電話訂購,聯絡人:陳鎮妹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