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宜蘭味】私廚與小農 義法料理的生根之道會員專區美食旅遊當天早晨採買的紅喉、蛤蜊烹煮出鮮美的義式經典菜「瘋狂水煮魚」。文 楊欣樺攝影葉琳喬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8.06.16 08: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宜蘭美食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身為宜蘭的新移民史法蘭(史玲瑜),原本在台北開「法蘭的找找私廚」,被宜蘭的好山好水、好食材吸引,也為了享有更緊密的家庭生活而到這裡落戶。史法蘭驅動料理人的本能,四處東奔西跑挖掘在地小農、上市場,甚至在自家前院闢了菜園,種起萵苣、玉米筍、香草,想做什麼菜,園子裡有就去拔,產地到餐桌不過幾步路,我說這是以身作則,力行最短食物里程,她謙虛笑說:「這叫『以身試法』,想要自己試試,這些作物怎麼種出來的啊。」史法蘭從台北搬到宜蘭,她說,自己真的好像不一樣了,能有更多時間探究事物的本質精神。她搬來宜蘭1年多,已經有不少熟識小農及攤販,她帶我上南館市場挑鮮魚、蛤蜊,再到車程半小時的三星「行健有機夢想村」,找小農現拔玉米筍、當季疏苗、還留在土裡的小胡蘿蔔。我們抵達農田的時候下雨,她有感而發地說:「以前覺得下雨,哇!好浪漫,搬來宜蘭遇到下雨,會想還好,農民應該比較舒服,不會太熱,不用花太多時間澆水,但如果暴雨,當下的苗可能就毀了,他們沒菜我就沒菜,現在跟農民有一種休戚與共的感覺,會更珍惜他們種的食材。」愈走入土地,愈瞭解土地的美好,她除了繼續打理私廚,花更多時間尋訪小農、研究分享食材、料理教學,或帶學生逛市場、去農地摘菜、聽小農導覽,她不僅是料理人,也是食材的傳播者、實踐者,運用了近5成的宜蘭食材。「金棗沙拉」放進早上剛從田裡拔起的小胡蘿蔔、玉米筍,炙燒或削薄片,點綴上自漬蜜金棗,金棗果醬混入油醋醬,沙拉不只新鮮而已,還有巧思變化。史法蘭以義法技巧烹調當季食材,卻不只新鮮而已,她運用醬汁、食材的不同狀態給予料理厚度,像「金棗沙拉」,小胡蘿蔔有切半炙燒,也有削成薄片,吃得到兩種口感,金棗成了果醬加進油醋醬中,或添上自漬的蜜金棗,沙拉從平凡變精彩;不用義大利米,改用宜蘭秈稻燉煮的「鴨胸鴨賞蔬菜燉飯」,粒粒分明,擺上舒肥過的櫻桃鴨胸、帶燻味的鴨賞,最後妝點自家種的紫蘇,吃來非常驚喜。「彩色番茄」裡有宜蘭的桃太郎番茄、玉女番茄,來自彰化的彩色番茄,能品嘗番茄的多樣性。法蘭的找找私廚粉絲專頁:「法蘭的找找私廚」刷卡:不可。不收服務費。備註:透過粉專洽詢料理教學和私廚。私廚為無菜單料理,最少4位,最多10位。4~5人:1,880元/人、6~10人:1,680元/人或1,880元/人。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