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眼中的鄧泰華過去是這樣,「性子急、標準高,旁人很有壓迫感,大家皮都會繃很緊,看臉就知道他今天心情是陰是晴。」已進斐瑟19年的設計師張馨文觀察。
【美髮教父番外篇】不完美才是完美 他從老物悟出寬容之道

1989年鄧泰華剛創業,為拚事業,他身心緊繃,幾近完美主義,購得的物品不只要新,還不能有一絲刮痕,連身旁的工作夥伴也很有壓力。直到他過半員工出走,在斐瑟對面開店對打,他才意識到自己的不對勁,個性和管理風格也大大改變,還成為老物愛好者。
員工私下透露,以前鄧泰華買一張新桌子,上面如果出現些微刮痕,他都會退貨,是很要求完美的人,雖然態度不凶,但嚴肅的表情常讓人肅然。鄧泰華也坦承,「那是在緊張狀態嘛,人在緊張時很弱,怕有閃失,所以很多事情都極盡地要求、挑剔,不能有任何瑕疵,和人生階段有關係。」
開店第10年,歷經過半員工出走,在斐瑟對面開店對打,他才發現自己的問題,「自己從頭到尾都要調整,我開始檢視自己到底哪根筋不對,怎麼會相處了10年,還會發生這樣的事,一定是自己有問題。」

後來鄧泰華漸漸調整心態步調,至少表情總是放晴,員工也不再緊繃,加上縮短工時,工作氣氛也不再凝重。對比之前的完美主義,現在的他已能接受不完美,還愛上有點瑕疵也無妨的老物。
帶著我們走到他的愛店Uncle Jack’s古董家飾店,鄧泰華眼神發光,好奇拿起老物端詳詢價,他說自己已不在過去的潔癖狀態,「我可以接受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共同使用一個東西,只要是美麗的物品,你可以繼續這物品的使用壽命啊。」心態轉變後,他發現更多美好。

執迷時常換得失落,鄧泰華學著放過自己,才能對別人寬容。有次他弄丟眼鏡,卻完全不找,馬上配了付新眼鏡,他告訴員工,「為什麼要浪費時間找已經失去的東西,還不一定找得回來,不如拿去做更有意義的事。」不完美才是完美,其實本來就沒有完美。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