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巧貞29歲才接觸綜合格鬥,因積極接受高強度的密集訓練,快速站上職業賽擂台。 綜合格鬥(Mixed martial arts , MMA)是一項混和了血液、汗水和疼痛的技擊運動。選手上場前無法化妝,還要在臉上塗滿凡士林減少傷害。裁判不會倒數10秒,所以選手一刻都不能放鬆,一旦閃神,就可能讓對方反敗為勝。2011年起,亞洲開始舉辦國際綜合格鬥賽事,台灣也普及格鬥運動,運動愛好者藉此紓壓、培養紀律,但選手踏上擂台,要有過人的意志力,還要冒著受傷的風險。台灣目前踏入職業賽的男性(含退休)約12位,女性只有2位。
這天,我們沿著窄小的樓梯,走進吳巧貞所在的柔術道館。玄關滿是鞋子,空氣中瀰漫汗臭,吳巧貞坐在一旁的沙發,像待在自己家中,說起她四歲開始練鋼琴,一向走文靜路線的女孩,29歲才接觸綜合格鬥,她揮拳想打掉的是一段失敗的愛情。
156公分的吳巧貞,十多年前將近70公斤,因為工作壓力大,習慣吃宵夜,男朋友嫌她胖,她下定決心一天只吃一餐,一年就瘦到45公斤,結果內臟發炎住院5天。
吳巧貞是高雄人,爸媽在她小學時就離婚了,靠阿公、阿嬤拉拔長大。護校畢業後,吳巧貞想到台北工作,也獲得醫院錄取,但報到時間不確定,她就先到加油站打工。「有一天醫院打電話來,叫我明天就上班,還說不來就算了,後面還有很多人在等。我還沒去,醫院就這樣搞,一點也不尊重人,還是趕快逃走好了。」說到以前的事,吳巧貞還是很氣憤。
吳巧貞喜歡一個人去看電影,不用配合別人時間,想看什麼題材都可以。 吳巧貞在加油站認識了男朋友,交往4年後,男友想創業,2人拿出存款加盟便利商店。她那時在木柵做牙醫助理,做得好好的,不想離職,但男友堅持要她去上開店前的受訓課程。吳巧貞說不過男友,但她在便利商店撐不到一個月,就被銷售系統打敗了。她決定不再到便利商店上班,男友氣到差點拿菸灰缸砸她。
27歲那年,她結束了4年的愛情。沒了工作,沒了男友,沒了存款,她分手後獨自搬出2人住的地方,到蘆洲的牙醫診所應徵助理。吳巧貞沒有怨懟,也不覺得自己吃了多大的虧,平淡地說:「一無所有後,至少我還有自己。」
「因為診所排到早班和晚班,下午我就去運動。」因為這份工作的班表,吳巧貞開始上健身房,發現訓練強度不夠,又去找道館,一腳踏進綜合格鬥。
「剛開始比賽我很想拿牌,但後來發現有對手互打,彼此切磋成長,那才是令人開心的事。」吳巧貞說。 她的生活步調也像是不斷的戰鬥。週一到週六,她上早班和晚班,下午抓2個小時左右空檔,練柔術、立技和綜合格鬥,也去學校跟高中校隊練體能。回家後天天敷臉,一點多才上床睡覺。週日休息就去整骨修復。有時排班休假,一個人去看電影。診所同事對吳巧貞的印象是力氣大,牙醫打不開的藥罐都請她開,她還曾一個人壓制不講理的客戶。
2018年7月7日,吳巧貞歷經4年多的訓練,終於踏上職業賽的擂台。韓國選手朴妍和足足高她一個頭,光是伸手就能把吳巧貞擋在身外。但吳巧貞不斷「換拳」(打擊對方同時挨拳),即使被對手騎在身上,也不放棄比賽。最後裁判舉起吳巧貞的右手,宣布她獲勝,她立刻去擁抱同在台上、傷痕累累的對手。
回合中間有1分鐘休息時間,訓練夥伴及教練為吳巧貞(右)冰敷及治療。(進行勢格鬥館提供) 雖然想像過自己穿白紗的樣子,但吳巧貞結束上段感情之後,一直沒再談戀愛。國中同學葉景皓說,過去她容易為感情困擾,別人有什麼小動作,就懷疑對方是不是不喜歡她,現在她變得有自信多了,「氣場完全不一樣了,這才是她該有的樣子。」吳巧貞如今專注在格鬥,空閒時間不是在訓練,就是在前往道館的路上。問她若是出了擂台,有了穩定交往的對象,伴侶希望她放棄格鬥怎麼辦?「那他就不是真的愛我啊。」吳巧貞毫不猶豫,瞬間擊倒了這個問題。
黃偵玲 1991年生,2015年踏入職業賽,戰績5勝3敗。
2016年在菲律賓的綜合格鬥賽,黃偵玲與菲律賓選手April Osenio進擂台,她被對手舉起來,脖子被勒住無法呼吸,眼看要落敗或昏倒。「裁判在旁邊比手勢,問我要不要放棄,但我的意志力不放棄,要嘛直接暈倒,結果對方手沒力了,讓我有機會用脛骨鎖她的喉嚨反攻。」黃偵玲冷靜地說。她用的招式叫「脛骨絞(Gogoplata)」,是罕見的巴西柔術,她只練過1、2次,卻在這個關頭反敗為勝,說她是格鬥天才也不為過,但黃偵玲說:「天才和運氣都只有1%吧,占98%的,是勤奮。」
黃偵玲從小是柔道校隊,身為專項運動員再踏入綜合格鬥,讓她有了亮眼的成績。 這天,黃偵玲跟我們約在台北市東區的練習場。格鬥舞台是一座八角形鐵籠,直徑約9米,周圍是高約2米的鐵網,地面鋪了軟墊。27歲的黃偵玲,156公分高,肌肉結實,撐起緊身上衣沒有任何皺褶。她留著及肩長髮,笑起來像可愛小動物,但她大學以前的照片,著實是個短髮男生。「她讀高中時,我帶她去泳池,還被管理員罵說不可以去女生更衣室。」母親周明月說。
「我國中蹺課被記小過,柔道教練看我體型嬌小,但看起來滿結實,容易在那量級拿獎牌,就跟我媽說,加入校隊可以銷過。」黃偵玲國中時加入柔道校隊,高中住校訓練,高三遇到減重瓶頸,無法參加原本量級的比賽。假日回家時更痛苦。「因為他們(家人)會強迫我吃東西。」黃偵玲哽咽,那時壓力大到承受不住。幸好堂姊帶她回家跟父親解釋,家人才理解。
黃偵玲說:「打輸打贏不重要,重要的是比賽中你的堅持。」 高中畢業,她保送私立技術學院,但她發現自己無法專注在微積分等學科。她沒跟家人商量,默默報名轉學考,她說:「我們家不會鼓勵小孩,比如我說要當律師,他們會打擊說:『妳書都讀不好,怎麼當律師?』所以我不講要轉學考,免得他們說我又不看書。」最後她轉到台北體院。
23歲在新加坡做運動行銷時,她接觸了綜合格鬥,「剛開始我很興奮,回家後滿腦子想著明天要練什麼,找影片練新招式,興奮到失眠。」黃偵玲投入綜合格鬥4年了,目前戰績5勝3敗。黃偵玲說只要她輸,媽媽看到她第一句話就說:「妳又輸了,乾脆不要打。」就算她贏了,媽媽也認為女生打人不好。
「我們打一次的獎金,大概是4、5個月的訓練費。」黃偵玲說,單靠比賽不足以維生,選手一年最多打3、4場。若是到日本訓練,東京房租一個月要新台幣8萬元,每月訓練費幾百美元起跳,若聘請高端指導員,一堂2小時的課要價300美元。
黃偵玲(下)對戰菲律賓選手April Osenio,施展她擅長的地面技。(翻攝自黃偵玲臉書) 黃家有3個女兒,只有一個兒子。黃偵玲從小覺得父母重男輕女。父母希望她大學畢業後找個穩定工作,結果她跑去格鬥還掛彩,「之前我爸一直把我當空氣,我從他面前走過去又走回來,他都不看我。」後來一位拍攝黃偵玲紀錄片的導演向爸爸解釋她在打什麼,冰凍的氣氛才融化,「我要去國外時,爸爸很擔心,但還是會請媽媽拿點錢給我。」
黃偵玲在健身房苦練,似乎比家中還自在。她說:「我把氣都發洩在訓練,就是因為我不夠好、不夠厲害,沒有夠好的成績證明給家人看,才會讓他們那麼擔心我。」
「同樣是技擊性運動,女生從事的話,被視為暴力,男生就是職業運動員。」黃偵玲說學員以男性居多,她也教過女學員,那學員練了2年,努力打到業餘賽冠軍,再撐一下或許就能進入職業賽,但因為家人需要照顧等理由,中止了訓練。黃偵玲說女性運動員確實要面對很多困難,但綜合格鬥讓她有了不認輸的勇氣。一次,賽前受傷走路有困難,她依然不退賽。場上的選擇,延伸到生活所有層面。即使最後比賽輸了,她還是把一切的奮鬥當勳章。
黃偵玲房間內掛滿各種獎牌和獎狀,除了綜合格鬥,還有柔道、柔術、踢拳擊等專項運動。 訓練夥伴邢宏記得,他們在泰國訓練的某天深夜,黃偵玲跟家人視訊通話,家人叫她輸了不要再打了,「我聽到收拾東西的聲音,她的裝備不見了。我去訓練場找,在一片漆黑中,果然聽到她在打沙袋,還有啜泣的聲音。我默默看著她,夜裡有很多蚊子在咬我,心想這大概就是職業選手的覺悟吧。」
黃偵玲說,她那時打一拳唸一句「我要變強」。既然家人反對,她更要加倍練習。最後她打了2小時,原本的苦悶也消散了,「突然覺得我剛剛很努力,自己好像變強了一點。」她笑了。畢竟是自己選的路,她絕不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