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籠打開,地面是軟墊,這是綜合格鬥職業賽的舞台。比賽中常見選手被逼到圍欄,我們便模擬上欄,把背靠上去,體重瞬間壓在極小的面積,痛得像被什麼動物咬到,何況選手還要承受膝撞和雨點般的拳頭,有時隱形眼鏡被打飛,翻到眼球後面,視線模糊也要死盯著對方的拳頭。
【進擊的女人番外篇】上場的意義

每次綜合格鬥比賽前,主辦方會發給雙方手套,派專人幫選手的雙手纏繞繃帶,避免選手夾藏尖銳物品,影響比賽公正性。黃偵玲將當時手套留下來,真皮的光澤讓人讚嘆漂亮,她笑說:「對啊,打完上面都是血。」
黃偵玲最近在泰國訓練,因為台灣缺乏整合綜合格鬥的資源,泰國擁有專為選手設計的課程,可以遇見世界各地的教練和選手。先前她去過中國、日本訓練,但不適應當地寒冷的氣候,或是碰到簽證問題,無法長期居留。

她記得去年在日本訓練時,千里迢迢特地到東京,但日本選手白天多半有正職,道館晚上才開放,「日本人很安靜,男女朋友走在路上都不敢牽手,沒人敢在公園大小聲,我們只能在公園踢靶,練得畏畏縮縮。」黃偵玲和她的訓練伙伴,空有一身拚勁、武藝和大把的時間,卻怎麼練都無法像其他日本選手一樣厲害,直到現在,這還是黃偵玲想不透的謎。
不論國內外,練綜合格鬥都難以維生,那這些人從事哪些職業呢?黃偵玲說,她剛打職業賽時賣球鞋、做道館的格鬥教練,有的選手本來是醫師、護士或音樂老師,她的學員中有軍人,也有個女學員打到業餘賽冠軍,後來中斷訓練,成為家庭照護者。
學員李富穎今年36歲,目前在台北林森北路飯店做大夜班櫃檯,常要處理客人,想練防身術。問他跟黃偵玲學了3年多,真的有派上用場嗎?他說:「我們不會對客人動手,除非沒有攝影機。」畢竟他是服務業,有狀況還是先報警,對方再醉都是不能得罪的客人,但綜合格鬥讓他彌補年輕沒成為蛙人的缺憾,也讓他意志更堅定,他帶著一絲絲驕傲說:「大夜班櫃臺這份工作,沒人像我一樣做6年。」
能否在比賽中獲勝,對這些人來說似乎不是最重要的事了。重要的是,他們被生活百般折磨後,還能用盡剩下的力氣來揮拳。不論你是賣球鞋的、護士、家庭照護者,還是飯店櫃檯,上了場就只想贏,直到比賽結束前,都不能喊停。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