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濤一直是導演賈樟柯的班底,從賈樟柯的第二部劇情片《站台》開始,就是他銀幕上的謬思女神,銀幕下也是他的妻子。但趙濤卻不是眾人想像中「小鳥伊人」的模樣,相反地,她是一個從小就有強烈主見的孩子,甚至連父母親都沒辦法替她決定,「我跟他們商量,是因為我一定要告訴他們。」
【鏡大咖】運氣製造工廠 趙濤

很多人的成功都是誤打誤撞,但趙濤不是。
她比別人多了一些主見,還有表達主見的勇氣。從一個沒有受過表演訓練的人,成為義大利電影金像獎,第一個拿到最佳女主角的亞洲演員,這條路上不光只靠運氣,還有更多的付出。
於是小學畢業的暑假,趙濤就加入了舞蹈培訓班,即便是上了初中,也依然沒有放棄舞蹈,讓父親極為緊張,總覺得一個女孩子沒事幹嘛去學舞蹈。但為了參加舞蹈比賽,趙濤自作主張轉學,連手續都辦好了,才讓家長知情。

以為演員 成天漂亮走紅毯
只是固執如趙濤,從北京舞蹈學院畢業後,卻又肯回到老家太原,遵照父親的想法在師範學院當舞蹈老師,原來是發現自己舞蹈底子不夠柔軟,硬要去舞團可能不容易出頭。但這樣簡單教書的日子過不到半年,她就覺得人生好像被受限,「在我年輕的時候,已經看到老年的狀態。」
就在此時,賈樟柯找她演電影《站台》,開拓她人生的另外一個可能。原本以為演員就像電視上的娛樂新聞,成天參加紅毯、首映會,都是漂漂亮亮,拍戲第一天趙濤才發現大錯特錯,手腳都被凍到不行。所幸賈樟柯的作品是各大國際影展的最愛,趙濤後來也受邀去了威尼斯、坎城影展,也算是見識到她從前以為的種種光鮮亮麗,以及亮麗背後的真面目,「我晚一天離開坎城,結果天氣變陰了,把那些棚子吹得到處都是。」

從一個舞蹈老師,開始接觸演戲,到最後成為一個專業的演員,期間經歷了好長一段轉換期。「從2000年到2006年《三峽好人》之前,一直維持兩種生活的狀態,一邊在師範學院當老師,一邊在拍戲。」趙濤認為教書可以讓自己清醒,而演員可以讓她有更多表達的方式,「做一個電影演員的時候,發現可以把日常生活感受到的更多情感,放在電影當中,這也是一種表達。而這種表達,接受的人可能比看我用舞蹈表達的人要多,更大一些。」
請假太多 對學生很內疚
之後決定放棄教職,專心當個演員,也是她自己的選擇:「一個孩子一生只上一次大學,做為老師,我有時請假了一年、有時請2年,我覺得特別過分。其實我是內疚的心情比較大一些,特別是對孩子、對學生特別內疚,所以離開學校。」

至於舞蹈,趙濤也沒有忘情,「我還記得小時候喜歡舞蹈的狀態,當音樂一放,雖然我不怎麼會跳,但能感受到音樂裡頭的情緒,跟著它歡喜、跟著它悲傷,那時候的舞蹈對一個十幾歲女孩來說,是一個情感表達。」
雖然不是科班背景出身,趙濤有一套塑造表演角色的方法,就是替人物寫傳記,「拿到劇本時花很長時間去研讀,我有寫人物小傳的習慣,會把每次讀劇本的感受寫在旁邊,可能之後再讀會推翻之前的感受再寫新的。」很多演員也都有這種習慣,但趙濤的人物傳記寫到有點讓人吃驚的程度,「人物小傳從3歲開始寫起,譬如說是生活在大同的,我會詳細到幼兒園在第一礦區,小學在第三礦區的第二小學,非常詳細到具體的地址,從3歲寫到6、70歲。」
很多演員都替扮演的角色寫傳記,但趙濤這樣做是強迫自己在過程中用功,「身邊沒這樣的人,想瞭解這些人就要收集資料,透過寫人物小傳。結束完自己的工作,回頭看這個人物,對我來說這是她的一生。可能對別人來說,這是趙濤表演,但對我來說是過日子。」
當然這招也不見得完全可行,2006年拿下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三峽好人》,因為是趕拍,搶在三峽大壩完工、長江淹沒城市前就得開鏡,於是在沒有完整劇本就要演出,無法替角色做傳記,讓她感覺非常痛苦,「整個演出,對我自己不是很滿意。」
談到新作《江湖兒女》,趙濤坦言找不到有類似江湖背景的人可以參考,最後從3、40年代的上海十里洋場,找到了靈感,「所有劫難,所有江湖女性的想像,都在這個人物身上找到。對我來說,只能在人物外傳裡頭找到蛛絲馬跡的江湖女性,最深的同感,就是聽天由命。」

所以她用女人的邏輯,來處理這個角色,而不是去演一個有幫派背景的女人,「是什麼原因,讓這樣一個簡單的女孩,慢慢變成在地下世界、男人為中心的世界可以站起來。」
當然拍戲過程又是一番折騰,一路經過7千多公里,就像是一趟旅行「從大同到奉節,每到一個地方又要開箱整理,幾乎把家都搬過去,拍到很順又要換地方。開行李、裝行李的過程中,如何讓我在四川跟在大同的角色氣場都能一致,是比較辛苦的。」趙濤也說往往人都在車上了,才會想到還有東西沒打包,「不會心痛,都是日用品,到了當地再花時間、再買!」
和賈樟柯在2011年宣布結婚,似乎也是這對一起打拚的影壇夥伴,最好的結局。趙濤說嫁給導演並沒有大家以為的那樣浪漫或轟轟烈烈,「導演是一個含蓄的人,特別是情感上表達比較含蓄。」她提到有一回賈樟柯曾在一本雜誌上發表文章,裡頭提到忙了一天回到房間,看到一首詩,才想到陪伴自己奔波多年的女人。
演員的工作 就是漫長等待
等一下,這樣不是很浪漫嗎!?「他不會告訴我,他寫了什麼文章。而是我自己去看,才知道。」趙濤說賈樟柯的表達方式就是寫在文章裡頭,往往是過了幾年才會看到,不過也是感動。

至於工作上的爭執,他們有事都留在辦公室解決,回家就不提了,「工作上在一起,回到家庭生活中,我是比較主動給導演安排事情。生活舒適、安靜,所需要的東西都是家裡給他提供。導演精力有限,希望讓他回到家是比較放鬆的狀態。」
雖然已經成為賈彰柯的固定班底、永遠的女主角,趙濤在2011年演出義大利片《我是麗》(Io sono Li),讓她在義大利拿下3座影后獎項,難道不會對其他片子心動嗎?「《三峽好人》之後,找到我的劇本都是那樣的風格,有時候甚至連角色名字都沒改。在這樣類似劇本當中,很多又是在四川拍,感覺好像跳不出來,所以我無法接受。後來選擇義大利導演,演出有移民背景的女人,去尋找感情、維護感情,對我的挑戰是自己一個人,去拍戲、生活大半年的時間。」
趙濤話說了一圈,其實還是非常支持老公,「我自己也期待拍出不同類型的片子,但當中一定要有賈導的片子,因為他是放在全世界都很傑出的導演,我覺得任何一個演員都會想跟他合作,表達不同情感、不同價值。當然跟他合作過程中,我也希望演一些不同類型的片子,比較懸疑、燒腦,神經質的人物。但演員還有一個工作就是等待,等待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
場邊側記
為了保持身材,趙濤10幾年都是不吃晚餐,「吃多了反而會不舒服。」她說看看別人買回來的美食,這樣就飽了。「現在會保持去公園健走,一開始是為了不要讓自己發胖,後來找到運動裡頭的樂趣,就可以堅持下去。你走完8圈,很愉悅、很開心,反而不是為了身材,是為了開心。」
賈導的班底 趙濤
1977年1月28日生,北京舞蹈學院畢業,曾任太原師範學院舞蹈教師。2002年被挖掘演出電影《站台》,開始成為導演賈樟柯的班底,陸續合作《任逍遙》《世界》《三峽好人》《天注定》等片,並以《山河故人》《江湖兒女》入圍金馬獎最佳女演員。2011年演出義大利電影《我是麗》,榮獲義大利電影金像獎(David di Donatello)最佳女主角,成為有史以來得到該獎項的唯一亞洲演員。
場地提供:台北光點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