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好命自己拚二】這家餅曾獲白沙屯媽加持 卻不敵男主人好賭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第一代陳汝興研發的肉餅,將豬皮與冬瓜切塊,與糖、鹽醃漬數日包入漢餅皮,口味酥香又耐放,曾被選為白沙屯媽祖繞境乾糧。(180元/斤)
第一代陳汝興研發的肉餅,將豬皮與冬瓜切塊,與糖、鹽醃漬數日包入漢餅皮,口味酥香又耐放,曾被選為白沙屯媽祖繞境乾糧。(180元/斤)
事實上,陳家做餅已有120年歷史。第一代陳汝興抓周抓到擀麵棍,當年家族在苗栗銅鑼鄉富甲一方,放租、種甘蔗等投資事業多,1899年富爸爸樂幫不到2歲的兒子開了間餅店,取名「廣福香餅行」,可惜家族因捲入羅福星抗日事件,部分男丁遭斬首示眾,加上1935年銅鑼發生大地震,陳汝興帶妻小遷居通霄鎮開店。
沿襲客家傳統做法,將豬油與冬瓜切塊,與糖、鹽醃漬數日包入漢餅皮,因風味特殊且耐放,曾被選為白沙屯媽祖遶境乾糧。餅行生意在第二代陳清福手上更加昌盛,另兼做糖果餅乾雜貨生意,聘雇師傅、童工數十人,除自營店面也兼做柑仔店批發,賣糕餅與食品雜貨,另在西湖、白沙屯設分店,50年代農業社會下已有連鎖雛形。
第三代陳正雄(前排右2)早年在父親栽培下,北上穀研所學習製作麵包西點。(福堂餅行提供)
「阮尪講伊細漢時,厝裡ㄟ錢是用布袋裝!」陳鄭雪說,公公、婆婆結婚6年才生下長子,自然寵上了天,「他讀書時書包都裝麵包、糖果、餅乾,帶到學校請同學吃,對朋友非常慷慨。」見陳家環境好,三餐有魚有肉可吃,陳鄭雪的姑姑幫忙作媒,她18歲糊里糊塗就嫁進陳家當長媳。
夫妻倆同齡,婚後陳正雄去當兵,陳鄭雪凌晨就要起床幫忙做麵龜、蔴粩,「做蔴粩最麻煩,公公、婆婆都用手捏,我幫忙裹花生粉、糖粉,一鍋要做整個早上,下午再煮第二鍋,做到晚上9點、10點,手都腫起來。」長媳責任重,即使愛睏流目油也不敢貪睡,「公公晚上按小嬸房門電鈴,叫她起床幫忙,電鈴都快按壞還是叫不醒!」乖巧認真的她自然最得公婆疼愛,還有客人誤認她是餅店千金。
陳家祖傳肉餅曾被選為白沙屯媽祖遶境乾糧,先生被逐出家門後,陳鄭雪曾在媽祖廟前擺攤,重訪舊地許多往日回憶上心頭。
陳正雄退伍後,父親有心栽培,送他北上穀研所學做西點,中西式糕點都難不倒巧手的他。可惜年少不學好、誤交損友,家人懷疑他被設局「殺大豬」,2個月內簽賭慘輸500萬元,當時通霄鎮1棟透天厝才18萬元,金額之大相當於可買下通霄鎮整條街的房產。陳清福擔心失蹤的長子會被黑道追殺,要媳婦連夜坐計程車找人,隔天拿500萬元現金繳付賭債,這也是陳鄭雪第一次發現枕邊人的惡習。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