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知名學府的高材生,露絲拜德金斯伯格在課堂上要面對師長質疑你為什麼占據原屬男性的席位,被圖書館警衛攔住盤問身分,即使名列前茅,依然沒有一家律師事務所聘請她。剛開始她只能以教學立論為主,一旦步上法庭,她卻能把看似微小的獨立案件,變成改變美國社會與司法的關鍵。 今天我們很難想像一名女性在申請貸款時必須要有丈夫簽名,甚至無法控告枕邊人性侵,但顯然這都曾被視為理所當然。露絲拜德金斯伯格的辯護平和卻有力量,就像她在面對別人的提問與模仿時,總能幽默回應。她可以和立場不同的人成為朋友,也無畏對同仁的決議提出不同意。「成為淑女但保持獨立」,完全體現了重視教育但在她17歲就過世的母親,對她的期許。 歧視其實不分性別,金斯伯格也曾為一個單親爸爸爭取權利。這位女強人不僅當年一邊讀書、帶小孩,還要照顧罹癌的丈夫並協助他完成學業;先生癒後對她的支持,也令人相當動容。因此,這部紀錄片不僅是一名成功女性的成長史,還映照出不同世代、性別、黨派、信仰,互相尊重的可能。也提醒了我們:現在某些的一成不變,並不代表真理。但另一個露絲拜德金斯伯格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