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看到「220蚵ㄚ仁肉臊飯」斗大招牌和中午滿滿用餐人潮,計程車司機還以為開錯路,「你們說地址是234號,怎麼變220號?」誤會是老闆吳文彬刻意製造,他瞇起笑眼一臉等人問的模樣,「220是取蚵仔仁的台語諧音,就像玉山銀行電話後4碼是1313(音似玉山),好記嘛。」還有客人以為老闆叫阿仁,其實都是白手起家的吳文彬,不想花錢廣告的創意發想。 蚵仔仁並非人名,而是中部盛行的小吃湯品,以薄薄太白粉裹附蚵仔後汆燙,湯頭即煮蚵的鮮美原湯。吳文彬解釋,這吃法來自早期物資缺乏的生活智慧,「以前蚵仔是高檔食材,裹粉煮份量看起來較多,也不會一煮就縮,口感又QQ的。」除了開店熱賣至今的蚵仔仁,吳文彬後來也推出肉臊飯與爌肉飯,每天半夜和2個兒子串肉、滷肉,作息日夜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