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谷上的世外桃源 與太魯閣族阿嬤的初次接觸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大同部落位在砂卡礑溪的上方平台。
大同部落位在砂卡礑溪的上方平台。
我在前往大禮部落的路上遇到Buya,他正在和兒子搬運物資準備回大同部落,因著這一段路程的交流,雖然沒有計畫在大同部落住一晚,「Buya的家」卻意外成了造訪的接待家庭。
大同部落又稱砂卡礑部落(Skadang),意指臼齒。據說太魯閣族祖先遷來這裡時,看到了一個臼齒,就以此命名。部落位於砂卡礑溪中游左岸上方的平台,海拔高度1,128公尺,日治時期這裡曾設有駐在所,管理附近的太魯閣族部落。
大同部落仍可看到傳統太魯閣族竹屋。
由於清水大山及千里眼山的登山口就在大同部落,許多登山客會選擇在此夜宿一晚,因此大同部落的接待家庭比大禮部落來得多,住宿型態也比較豐富。竹屋是太魯閣族最原始的房舍,在大同部落仍可以看到幾間傳統竹屋。
前往同禮部落,遇到Buya(張文德)正以人力運送物資。
「Buya的家」是大同部落中的接待家庭。
房間乾淨而舒適。
部落裡最早設置接待家庭的「Buya的家」(張家莊),今晚剛好有預約的客人,一直居住於此的Dusi阿嬤(李阿腰)正在為今天的遊客準備晚餐,身後的大鍋裡煮著竹筒飯,連妹妹也來幫忙,屋前一排提供飲用的水桶,提供登山客飲用水,即使沒有住宿,他們也會熱情招待,這是太魯閣族既靦腆又好客的天性。
Dusi阿嬤待人親切又溫柔,讓我們感覺很安心。
正在為山友準備竹筒飯。
遊客好奇嘗試劈柴,但怎麼也劈不開。
Dusi阿嬤說,她從另一個地方嫁過來,在此居住了60年,因為喜歡山上的生活,不願遷居至山下。以前沒有電也習慣了,現在有了電,確實也比較方便一點。
我好奇問她,外來遊客是否會打擾她的生活,阿嬤笑說:「很喜歡有遊客來,可以聊天覺得有趣。」她聽得懂簡單的國語,有時也需要翻譯,阿嬤滿足的笑容,讓人感到安心,很想在此多停留一晚。
回程的下切路,要小心行走。
下切路段的終點是三間屋,就是以前這裡有三間房子的意思。
回程我們從同禮古道接砂卡礑步道,這條原始路徑一路下切2公里,有時還有點陡峭,若是遇到下雨肯定不好走,但這條路徑卻是在伐木林道開通前,大同部落運送物資的道路,可見當時辛苦的程度。
砂卡礑步道沿著砂卡礑溪而建,是條熱門健行步道。
二天一夜部落健行的終點,位在砂卡礑步道入口。
回到了平坦的砂卡礑步道,路上的遊客漸漸多了,這是一條沿著砂卡礑溪所建的熱門健行路線,旁邊是碧綠的溪水及峭壁,青山綠水的峽谷地型讓人瞬間涼快了起來,路人好奇的問我們從哪兒來?顯然許多人並不知道那個藏在這條溪流之上的世外桃源。

Buya的家(張家莊)

  • 地址: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349號
  • 電話: 0921-945-921、0912-224-619
  • 備註:住宿接待家庭費用1,000元/人,含早、晚餐;若不包餐,500元/人。需15天前預約,當日人數未達10人則不供餐。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