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加工王番外篇】父盼穿博士服離世 遺願暗藏父子較勁的洋蔥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林肇睢(左1)的父親(右1)在世時常批評自己,父親過世後,他才從旁人口中得知,父親的指責其實只是希望他進步。(台明將提供)
林肇睢(左1)的父親(右1)在世時常批評自己,父親過世後,他才從旁人口中得知,父親的指責其實只是希望他進步。(台明將提供)
林肇睢與父親的關係一直很微妙。心急想改革的兒子,和嘴硬不願稱讚兒子的父親,2人隱約默默較勁,林肇睢都明白。於是父親過世前,他幫父親申請上社會榮譽博士學位,比自己拿博士還早半年。父親很開心,自己終於還是比兒子強,人生最後一哩路,父親穿上博士服,安然離世。
台明將由林肇睢的奶奶林施(馬妥)治於1943年創立,原本只是一家小鏡子行,直到林肇睢的父親林將泉接手後,已能從省營企業「新竹玻璃」輕易取得原料,產品延伸到桌面、門窗玻璃、化妝鏡與穿衣鏡等產品,1968年開始經銷台玻玻璃原片原料。
林肇睢退伍後變進公司任職經理,員工只有6人,他急著推動機械化。因早期製作以半人工、半機械為主,如磨玻璃需加水,必須有人穿雨衣抱著玻璃在鐵盤上磨,冬季尤其冰冷刺骨,「我父親認為人力可以做的,不需買設備,我想提升產能,穩定品質,買了日本二手的磨邊機、強化爐,他不同意,但設備到貨了,他不能不付錢,很多事我都先斬後奏。」
機械化加速生產速度,玻璃加工再銷售,利潤也更高,兒子的倔強始終軟化了父親。林肇睢早看不慣父親單打獨鬥的經營方式,「我父親什麼都要自己人,公司能做的,不用發包給別人,但自己做,能服務的客人和產量都有限,我想聯合作戰,把餅做大,利益共享。」因此訂單量增加時,林肇睢不急著增加產線,而是發包給其他小型玻璃加工廠,家人卻不認同,「每次家族會議,所有箭都射向我,萬箭穿心。」但林肇睢鐵了心要證明自己是對的,一一拜訪玻璃協力廠,結合四十多家協力廠成為聯盟,1997年果然拿下全球最大家具零售業IKEA訂單。
林肇睢(第二排左3)的父親林將泉(前左2)很開心比兒子早拿到博士學位,特地囑咐過世時要穿著博士服。(台明將提供)
林肇睢帶領公司規模成長,父親卻從未認可稱讚過他,「長期以來他都嫌我做得不好,管理不好,但他跟外界說,他之所以一直嫌棄我,是希望我更長進。」父子間存在著誰也不讓誰的默默較勁,「我父親一直覺得他的能力一定不輸兒子。」
例如林肇睢在彰師大電機工程念博士班,他知道父親也很想拿到博士學位,「當然做兒子的也希望滿足父親的期盼,2013年彰師大剛好在推名譽博士,我就鼓勵父親報名參加甄選,他也獲選,非常高興,他拿到學位後半年,我才拿到正式的博士學位,所以我誇讚他『還是你比較厲害』,他露出微微一笑。」
隔年父親身體狀況欠佳,囑咐他:「往生一定要讓他穿博士服,我們也依照他的遺願。」有一種比較,輸了也開心,那是父子間無可取代的情感。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