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標的時,邱威龍訂下3大條件。首先,必須是品牌大、規模大的基金產品。他認為,倘若再遭遇2008年般的金融海嘯,大型基金公司有較好的抵禦能力,且政府必先援助大企業,因此基金品牌須耳熟能詳;而基金規模至少需有200億美元,較能分散投資風險。篩出標的後,他會進一步去了解它們在海嘯後恢復的期間長短,「速度越快、代表該基金表現越穩。」
【基金達人3】投資基金12年資產達千萬 他揭關鍵是這個

7年級的邱威龍目前的投資部位約8位數,其中近70%的核心資產圍繞在高收益債,持有5檔基金去年的平均配息率約11%,總報酬則約2成。「不過,最近市場波動大,持有的基金淨值皆下跌,現在總報酬差不多和成本打平。但我的重點是領息,目標是年配息率10%,即使淨值有虧損,仍在承受範圍內。」
再來,由於高收益債是購買企業發行的公司債,走勢和股市的連動性高,邱威龍會特別注意成分股的區域組成。「我會選美國所佔比重達5成以上的基金,像最近雖然波動劇烈,但美國聯準會很快地推動降息、重啟QE,仍是較可靠的經濟體。」
最後一個步驟,是鎖定配息率6~7%以上的基金。由於邱威龍每個月須繳保費,也會將配息再投資,因此他偏好月配息的類型。

實際操作上,邱威龍不是看每月有多少「閒錢」可以投資,而是訂定年度配息目標,再根據設定的配息率,以公式算出每月需要的投資金額,「目標是每年的配息能增加5到10萬。」舉例來說,假如原本已投入350萬元的本金、年配息20萬元,但今年想達到領30萬元配息,以配息率7%計,本金要達到428萬元,因此需再投入78萬元,每月須投資6萬5千元。
定期定額投資已達10多年,邱威龍也發展出較彈性的作法,如果該月的基金淨值較前一個月低,就會投入比預設金額多出1~2萬元的錢;反之則減少。
因緣際會下,邱威龍的現任主管劉先生得知他的投資方法,便請他在公司內部開課。「難怪說高手在民間!」劉先生笑說,「大家聽到績效那麼好的時候都嚇一跳,他也很不藏私地教給同事。」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