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診斷保險1】3大名醫一致認為 顧好醫療品質必備3好險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國內婦產科、腫瘤外科、家醫科3大名醫認為,在基本健保之上,還需要有醫療險保障。
國內婦產科、腫瘤外科、家醫科3大名醫認為,在基本健保之上,還需要有醫療險保障。
「健保是付牛肉湯的錢,不能指望牛肉吃到飽,如果生病了,食補就需要一帖羊肉。」民生承安診所副院長王健宇這樣妙喻,而他口中的羊肉,指的就是醫療險。
攤開健保財務資訊,過去3個年度(2017至2019年)帳上都是入不敷出,收支短缺已從98億元擴大至337億元,目前安全準備金仍有1000多億元,尚足夠支應3個月的支出,但預估明年將下探低於1.5個月,讓衛福部長陳時中都坦言健保費該調漲。
日前衛福部中央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為杜絕浪費,提出透過3大方向推動使用者付費的新制度,首先是高階影像檢查,如核磁共振(MRI)、電腦斷層掃描(CT),日後民眾恐須自付約1,000元。
其次,目前藥品部分負擔是定額制,且上限為200元,未來門診拿藥不該是200元吃到飽;最後則是讓健保支出越來越沉重的癌症新藥,未來擬訂出病患1年自付上限額度及弱勢配套,不再完全健保給付。儘管陳時中認為調高部分負擔不利貧苦人家,相關措施仍未定案,但已顯露健保不得不為的改革。
究竟在健保改革的趨勢下,民眾該如何調整醫療保險?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江坤俊、禾馨民權婦幼診所院長陳保仁、民生承安診所副院長王健宇,他們專長分屬腫瘤外科、婦產科和家醫科,良心建議民眾應必備3大醫療險。
1.癌症險:一次性給付保額規劃百萬元
江坤俊表示,台灣每10萬人會有300人得癌症,如果活到74歲,約有5分之1的機率會得到癌症,「目前治療癌症平均1年花費30~50萬元,其中開刀、化療最花錢,雖然健保有給付開刀,但像新型的微創手術就須自費,而如果選擇療效好、副作用少的化療新藥,健保也不一定給付。」
「癌症治療加上恢復期至少半年,病患這段期間可能無法工作,所以買癌症險一定要有一次性給付,在確診罹癌初期,保險公司就能先理賠一筆保險金。」江坤俊認為,額度至少100萬元,這筆錢可以因應緊急狀況、支付治療費用,還能買營養品補身體。
2.實支實付:醫療雜費保額至少20萬元
陳保仁認為,相較於住院日額醫療險,依住院天數按日給付2、3千元,或甚至每日定額給付5千元,反倒不如實支實付醫療險實在,因為開一次心臟手術,可能醫材就花費20萬元,「病患可以靠它減少支出!就算投保額度沒有買到20萬元,也可以加減貼補原先該付的醫療費。」
江坤俊也認同實支實付險,且認為最好正、副本理賠額度加起來有20萬元。
3.失能長照:50世代買長照、年輕族群買失能
現代人面臨長壽風險,萬一伴隨不健康,日子不好過,王健宇表示,長照險適合高所得,擔心長壽的50、60歲族群買,失能險是年輕和中年族群該買,因為一旦失能就影響謀生。「但總的來說,如果預算實在有限,與其買失能、長照,不如花小錢把最基本的意外險買足,因為生命雖有價,但人的預算也有限。」

外科名醫 江坤俊醫師小檔案

  • 現任: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
  • 經歷:腫瘤名醫、長庚體系學術組教授、基隆長庚醫院醫學研究部副部長
  • 專長:乳癌精準醫療、微創手術、腫瘤外科手術

婦產科權威 陳保仁醫師小檔案

  • 現任:禾馨民權婦幼診所院長、 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
  • 經歷:敏盛綜合醫院副院長、台灣北區優良醫師醫療奉獻獎
  • 專長:婦科腫瘤、微創手術、私密整型手術治療、更年期身心困擾

家醫科名醫 王健宇醫師小檔案

  • 現任:民生承安診所副院長
  • 經歷:日本暢銷醫療漫畫中文版醫學審議、電台、電視節目諮詢醫師
  • 專長:一般內科、家庭醫學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