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最前線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筆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44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財經理財
理財最前線/百戶裝潢爆爛尾8千萬恐蒸發 專家揭裝修業3黑洞與自保關鍵
2025.11.12 05:29
裝潢也可能暗藏交易風險!新北市土城世界花園爆出百戶裝潢爛尾,涉案金額近8千萬元,受害住戶陳先生氣憤地向本刊表示,當初因聽信代銷推薦的設計公司,不疑有他跟著簽約,沒想到竟踏入陷阱。

財經理財
花百萬裝潢爛尾1/交屋變噩夢!同社區140戶遭坑 裝潢團購陷阱曝光
2025.11.10 05:28
裝潢也可能暗藏交易風險!土城世界花園爆出百戶裝潢爛尾,涉案金額近8千萬元,受害住戶陳先生氣憤地向本刊表示,當初因聽信代銷推薦的設計公司,不疑有他跟著簽約,沒想到竟踏入陷阱。

財經理財
花百萬裝潢爛尾2/百戶遭坑8千萬!土城社區爆裝潢爛尾 專家揭3大亂象
2025.11.10 05:28
新北土城「世界花園」社區爆發大規模裝潢爛尾案,影響超過百戶、涉案金額高達近8,000萬元。專家指出,裝修市場亂象叢生,關鍵在於:業者門檻低、驗收標準模糊、付款機制失衡,導致消費者一旦遇上惡意停工、爛尾風險,往往求助無門。

財經理財
花百萬裝潢爛尾3/從土城爛尾案學一課! 專家教你裝潢「履約保證」避坑術
2025.11.10 05:28
新北土城「世界花園」爆出裝潢爛尾案,「裝修黑洞」再度浮上檯面。專家提醒3大事前自保措施:查業者、看合約、控金流,必要時能採「住保履約」由第3方保管價金,藉此提升雙方保障,避免血汗錢付諸流水。

財經理財
理財最前線/AI狂潮改寫全球股市版圖 主動式ETF成新黃金賽道
2025.11.05 05:29
AI浪潮下,全球投資版圖正在重寫!如今,AI從晶片製造延伸到雲端平台,再進一步滲透交通、醫療、能源與金融等各領域,帶動一場橫跨產業的「AI新經濟」革命。面對這股巨浪,鎖定AI與創新主題,才能讓投資人能以更靈活的方式掌握成長機會。

財經理財
理財最前線/政策鬆綁銀行態度仍保守 專家揭2大解方換屋不卡關
2025.10.29 05:29
央行日前鬆綁換屋族「先買後賣」的舊屋出售切結期限,從原本的1年放寬到18個月,看似開啟「人道走廊」,有充裕時間賣掉舊屋,避開第2戶的限貸窘境,然而,實際執行卻充滿挑戰。本刊調查,銀行收切結書的意願仍低,政策放寬恐怕只是紙上福利,「我們不是首購,也不是投資客,卻是最尷尬的一群。」換屋族王先生感嘆。專家建議,銀行態度保守,採取「先賣後買」才是上策。

財經理財
換屋族最尷尬1/政策開門銀行關門 央行鬆綁換屋期限淪紙上福利?
2025.10.27 05:28
央行日前鬆綁換屋族「先買後賣」的舊屋出售切結期限,從原本的1年放寬到18個月,看似開啟「人道走廊」,有充裕時間賣掉舊屋,避開第2戶的限貸窘境,然而,實際執行卻充滿挑戰,本刊調查,銀行收切結書的意願仍低,換屋族遇2大難關、頻頻碰釘子,「我們不是首購,也不是投資客,卻是最尷尬的一群。」換屋族王先生感嘆,政策只是紙上福利。專家建議,銀行態度保守,採取「先賣後買」才是上策。

財經理財
換屋族最尷尬2/換屋順序選錯貸款成數剩5成 專家揭唯一解方「先賣後買」
2025.10.27 05:28
換屋族該「先買後賣」還是「先賣後買」?向來是兩難決定,然而在限貸令上路之後,換屋族幾乎只能採取「先賣後買」策略,原因在銀行態度保守,「先買後賣」申貸時容易卡關。

財經理財
換屋族最尷尬3/避第2戶貸款限制改掛配偶名 小心重購退稅泡湯
2025.10.27 05:28
部分換屋族為了避開第2戶限貸令、爭取首購的優惠利率,會採取以配偶名義申貸。例如,王先生名下因有舊屋,新屋就登記在太太名下,並由太太申辦貸款,即可享有首購的貸款條件。然而專家提醒,要特別留意房屋買賣涉及的重購退稅資格。

財經理財
理財最前線/有房更要有伴 退休族的養老新解方
2025.10.22 05:29
退休規劃,不只是一份存摺或一間房子。台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少子化與家庭支援弱化的挑戰,「如何安度老後」成了人人該優先思考的議題。相較傳統養生村,台中沙鹿的好好園館走出一條新路,採「先買後住、包租代管」模式,退休前收租金,老後直接入住,兼顧資產靈活與生活安定;同時導入青年管家打造「類家人」服務,讓長輩不只住得安心,更能活得有伴。

財經理財
理財最前線/從美國優先到美國孤立 歐洲崛起成投資新熱區
2025.10.15 05:29
川普重返白宮,貿易與移民政策全面收緊,雖然美股屢創新高,但國際資金卻悄悄轉向。隨著歐洲央行維持寬鬆政策、德國擴大基建與財政支出,歐股在全球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資金追逐的新焦點,也宣告國際投資版圖正迎來新一輪洗牌。專家建議,基於分散風險角度,應適時錢進歐洲市場,完善資產配置。

財經理財
理財最前線/800萬投資人必看 3指標買對高股息ETF
2025.10.08 05:29
台股衝高,卻有不少投資人抱怨高股息ETF「只聞樓梯響」,不僅配息金額下滑,價差也賺不到,讓八百萬投資人心情五味雜陳。專家提醒,布局高股息ETF,應掌握「含息總報酬率、配息底氣、成分股體質」三大指標,唯有挑對標的,才有機會在震盪行情下拿到穩定報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