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口湖牽水狀(上)】搭船放水燈招魂 像是誤闖古戰場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放水燈的船隊緩緩行駛夕陽下,沖天炮的煙硝四散,有種誤闖古戰場的氣氛。
放水燈的船隊緩緩行駛夕陽下,沖天炮的煙硝四散,有種誤闖古戰場的氣氛。
「這是最怪力亂神的祭典」,臉書上前輩如此分享口湖牽水狀的圖文,直搔我癢處,群組裡號召同事有興趣一起下去拍,「這個太陰了」、「我不敢啦!」僅一人響應,突然擔心自己的八字夠不夠重,出發前趕緊到媽祖廟求個護身符,有拜有保庇。
牽水狀是雲林口湖除了過年之外,最重要的大日子,每年在農曆六月初七、初八兩天舉行盛大祭典,利用轉水狀牽引海上亡靈附身,弔念清朝道光25年(1845年)當地因為颱風引發水災死亡近萬人的先民,是台灣最大的水難祭典。
牽水狀前得先昭告亡靈,「放水燈」便像是出海廣發通知書,為海上的孤魂野鬼點燈照路,邀請他們回來參加普渡盛宴。第一天,農曆六月初七傍晚,叩叩鏘~叩叩鏘,鑼鼓隊帶頭,引領船隊出海放水燈,一路上沖天炮連綿不絕砲聲隆隆,有很多跟我一樣拍個不停的攝影同好,也有少數幾個只是靜靜坐在船頭、像是參加海上觀光船的遊客,形成奇妙的對比。
船行約10分鐘,忽然間,船長關掉引擎,四周炮聲全安靜了,載有道士、水燈的船隻在海上緩緩靠攏並排,重頭戲上場了,我看機不可失,經船家同意連忙從我搭的船跳到道士的船上,卡到一個極佳的拍攝位置。
道士在船頭揮舞招魂幡,口中念念有詞,隨後以竹架子與紙糊而成、造型如房子的水燈慢慢放入海中,在海上燒成一顆火球,隨著海流越飄越遠,當地人相信水燈放得越遠,可以招來越多亡魂。
儀式結束準備返航,砲聲再度響起,船隊在夕陽照射的黃色海面上行駛,廟方人員手持沖天炮煙硝四散,船頭高掛紅燈籠,這一刻我還未感受到前輩說的「怪力亂神」,反倒像是誤闖三國古戰場,孔明借箭的場景大概就是這副景色了吧!
相較於拍攝前忐忑不安害怕的心情,採訪我反倒覺得好溫馨,這是當地人追思先人的一種道教儀式。(雖然回家後被嚇了兩次,鄰居幹嘛把小孩罰站在樓梯間啦?!鎖門背後傳來小孩啜泣聲,嚇得我鑰匙掉在地上)
放水燈隊伍浩浩蕩蕩穿過村莊,準備前往海邊。
信眾抬著以竹架子與紙糊而成、造型如房子的水燈。
道長在岸邊架設神壇,舉行放水燈前的科儀。
道長手揮招魂幡,口中念念有詞,調請海上的亡魂速速前來。
道長手揮招魂幡,口中念念有詞,調請海上的亡魂速速前來。
水燈放入水中後引火燃燒,瞬間燒成一顆火球。
水燈放入水中後引火燃燒,瞬間燒成一顆火球。
水燈放入水中後引火燃燒,瞬間燒成一顆火球。
一般民間相信,水燈放得越遠就能招來越多的亡魂。
船行間沖天炮沒有停過,砲聲震耳欲聾。
船行間沖天炮沒有停過,砲聲震耳欲聾。
眼前的景色,是我想像中的孔明借箭模樣。
雖然都是放水燈,但是口湖跟基隆的方式大不同。
雖然都是放水燈,但是口湖跟基隆的方式大不同。
隊伍回程沿路施放煙火,倒影映在漁塭。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