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科技股漲多回檔 留意疫情趨緩受益股會員專區財經理財蘋果宣布進行股票分割,短短一個月股價上漲了34%,也推升本益比達近40倍。文 王伯達攝影董孟航發布時間 2020.09.08 05:59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5 臺北時間王伯達特斯拉蘋果台積電美國科技股武漢肺炎達觀股市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股價表現 偏離基本面短期隱憂 資金恐退出美國科技股上週四出現重挫,週五盤中持續大跌,直到收盤才出現反彈,而這也拖累了全球股市表現。股價表現 偏離基本面科技股毫無疑問是今年表現最好的族群,相較於其他受到疫情衝擊的產業,部分科技股反而在疫情中成為受益族群,包括電子商務、視訊會議、雲端運算等行業都是如此。而台灣的電子業者,例如台積電,也成為相關硬體需求升溫後的受益者。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表現,讓資金大量湧入了科技族群。然而,科技股近期股價表現似乎有點偏離了基本面。以蘋果為例,該公司在7月底宣布要進行股票分割,而從宣布日到8月底正式分割日前的這一個月,蘋果股價上漲了34%。另外一家同樣宣布進行股票分割的大型科技股:特斯拉,股價漲幅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的漲幅並不完全是反應公司的基本面變化,因為蘋果的營收獲利並不會因為宣布進行股票分割而改變。這樣的漲勢,更是把蘋果的本益比由過去的10多倍,推升到30倍,甚至接近40倍的水準。我認為長期來看,這些大型科技股仍會比其他族群有著更好的表現,因為他們掌握著科技、數據、資本等優勢,與傳統行業的競爭力只會越拉越遠。短期隱憂 資金恐退出然而短期來看,這些科技股卻可能因為漲幅過高而承受壓力。因為有太多的資金已經投入這個領域,包括主動基金、被動基金、散戶,甚至有許多資金是透過買方選擇權來進入市場。如果沒有更多的資金進入市場繼續推動股價,那麼反向的資金退出循環就會開始。我在之前的專欄中提到,此時反而應該開始關注那些因疫情趨緩的受益族群,因為這些上半年表現相當好的電子股、雲端與網路相關族群,他們的股價很可能已經反應了過度樂觀的預期。例如Netflix就表示,隨著消費者開始適應疫情和社交距離,訂戶成長速度已放緩。第3季全球付費訂戶數預計增加250萬人,僅達市場預估值527萬人的一半。這些或許是投資人現階段可以思考的策略。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