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車遊嘉義5】東洋第一製材廠 重現木都最輝煌年代會員專區美食旅遊「嘉義製材所」於1914年完工,先進的設備與廣闊的腹地,在當時被譽為東洋第一的製材工場。文 童心怡攝影彭仁義發布時間 2021.03.19 08: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7 臺北時間木材林木材日治時代嘉義旅行台灣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從「嘉義火車站」上車,只需一站即可抵達「林業鐵路車庫園區」,園區正對面就是見證日治時期,嘉義林業最輝煌年代的「嘉義製材所」。1914年完工時,除了占地逾16萬坪的廣闊廠區,最受矚目的就是引進歐美最先進設備,近乎自動化的製程,因此被冠上「東洋第一」製材所的稱號。 第二代製材工場採 組合梁柱等特殊的木結構技術,可抗震與防颱。為了因應戰爭,第二代製材工場全棟大量採木構及接榫,動力及鋸屑運輸等設備則安置於地下。隨著林業鐵路通車,嘉義與林業相關的機構,包括辦公廳、員工宿舍、俱樂部,以及為了製材動力而打造的東南亞第一座火力發電廠也陸續完備。當時的嘉義因為木材集散買賣,極其繁榮,有「木材街」之稱的林森路上,更匯集超過上百家的木材商行。製材所的主要功能在於儲存並加工從阿里山運送下來的原木,園區設備包括製材工場、貯木池、動力室、鋸屑室、乾燥室等,實際範圍更可涵蓋至森林之歌、嘉義市立博物館、文化中心與車庫園區一帶。現存的場區建築,是1941年中埔大地震之後興建的第二代製材工場。乾燥室裡充滿著濃郁木材香氣。由於砍伐後的原木,需要一至兩年的浸水處理,為了存放這些珍貴的木材,光是貯木場與貯木池的面積就多達一萬坪,當地人更習慣稱貯木池為「杉池」,除了林業之用,這片池塘也是許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不論是洗衣、釣魚,全都在此辦理。園區內仍能看到巨大天車的遺跡。園區內展示許多木材。如今製材所僅剩4萬多坪,已無實際運作功能,能讓人遙想當年東洋第一輝煌景況的,大概僅存屹立在園區內的仿製巨大天車,或具備地下電力系統的木造建築第二代製材工場,還有利用木屑廢料發電,造型如漏斗般的的鋸屑室等遺跡。嘉義製材所入口處擺放著一棵樹齡超過數百年歷史的紅檜。嘉義製材所地址:嘉義市東區林森西路4號 電話:05-276-5909營業時間:09:00~17:00,週一、二公休。交通:嘉義市區公車黃線至檜意森活村(北門)站,步行3分鐘。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