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經】入獄20年險死 更生人靠油菊重生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在監獄度過20年的張智超,直到一次重病瀕死才徹底頓悟。出獄後,他在花蓮赤科山上種起無農藥的小油菊。
在監獄度過20年的張智超,直到一次重病瀕死才徹底頓悟。出獄後,他在花蓮赤科山上種起無農藥的小油菊。
張智超14歲逃家混幫派,跟著大哥在紅極一時的台北太陽城秀場圍事,日賺6位數卻屢屢進出監獄,直到在獄中重病,瀕死之際才徹底頓悟。
3年前出獄,他在阿姨周美雲的邀約下,於花蓮赤科山上種起無農藥的小油菊。為了感念阿姨幫忙,張智超將產品命名為「美雲油菊」。起初小生意多是親友光顧,但去年武漢肺炎疫情肆虐,民間口耳相傳,《本草綱目》記載菊花茶可消炎、解毒,生意逐漸穩定。人生的路有時行差踏錯,轉個彎處處皆是美景。
高山油菊生長在花蓮赤科山陡峭的山坡上,採訪前一晚,山上剛下過雨,土壤變得溼滑難走,到後來我們已是手腳並用地爬,還滑了好幾跤。

創業資料

  • 2019年12月
  • 原料18萬元+設備5萬元=合計23萬元

營收資料

  • 2021年3月(營收及利潤為記者估計)
  • 設備1.5萬元 雜支2萬元 人事2.9萬元 營收10萬元 利潤3.6萬元

頂寒風務農 手工採收

張智超卻不以為意,腰間掛著紅色的採收籃,在斜坡上快速移動、採下一朵朵菊花,「快要滑下去的時候,你們手臂要張開啦!」他在遠處朝我們比了一個大字型,「我剛來的時候,整個人都會直線下滑。要放輕鬆、不要掙扎,要有技巧地摔倒。」
為了感念阿姨周美雲幫忙,張智超將產品命名為「美雲油菊」。(280元/瓶)
赤科山海拔高、日夜溫差大,夏天孕育出金針花海,冬天則是台灣油菊主要產地之一。「前幾天只有5度,我採到手指頭都僵硬了、沒知覺。」張智超說,菊花沒辦法用機器採,得全靠人工,「不然爛的、還沒開好的都採下來;太早收,菊花泡出來沒有香味。」他攤開手中剛採下的菊花,黃澄澄的油菊比市面上常見的杭菊還小一些。油菊又名野菊,是台灣的原生種。「很多人不知道油菊是野菊真正的名字。我去郵局寄貨,人家問我裡面裝什麼?我說小油菊,他還問是不是郵局在賣的公仔?」
今年45歲的張智超,獨自住在山上一處工寮。他清晨6點開工,做到傍晚才休息。「我沒辦法跟這邊做很久的姐姐們比,她們都是老手了,一天可以採十幾公斤,我就犧牲睡覺的時間,早一點來。」幾個人站在山坡上,彼此吆喝、比賽誰採得多,好不熱鬧,「山上的人比較熱情,不像有的更生人在外面遇到很多困難、被刁難…如果被人家排斥,或許、或許我就撐不下去了。」
周美雲(左)是醫院護理師,在張智超(右)出獄時邀他上山務農。
3年前,張智超自台東監獄假釋出獄,「我在裡面(監獄)的時候,我小阿姨周美雲來看我,她說他們山上有工寮,我出來剛好可以去那邊住。本來以為是開玩笑,我10月出獄,他們就叫我過來。」
張智超先跟著阿姨、姨丈在山上採金針,12月油菊產季來臨則改採油菊。「冬天冷得要死,淋雨從早做到晚,一天做不到1,000元。以前我一天可以賺十幾萬元上下,我就想:『夭壽啊,錢怎麼那麼難賺?』我從小到大沒做過正經的工作,但我看那些工人都能做,我就繼續撐,想在這邊好好轉型,彌補以前賣毒品對社會的傷害。」

混幫派入獄 重病轉念

他出身新北瑞芳,父親在市場賣豬肉,母親是幼稚園老師。張智超是家中么子,卻從小不得父親緣,「我爸喝了酒就會打我。我不去市場幫忙會被修理,在家樓下跟同學講個話,他一巴掌就打過來,被打都是沒有原因的。有一次他拿菜刀要殺我,我媽擋著叫我快跑,我那時候很恨他。」
張智超是家中么子,從小學習小提琴,卻不得父親緣,生活在家暴陰影中。(張智超提供)
國一還沒念完就逃家,他隻身跑到台北,後來加入竹聯幫。他跟的大哥在紅極一時的台北太陽城秀場圍事,「他們算是承辦,包檔包秀。我14歲就看江蕙、張菲、胡瓜,還有憂歡派對、大小百合這些明星。到了冬天,大哥穿得像小馬哥、開黑頭車,我很崇拜、感覺很屌。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不要讀書了,我想要馬上出來混。」
他在太陽城幫忙,在外又圍事、討債與販毒。2000年、父親過世那年,張智超因持有槍炮、彈藥跟毒品首度入監服刑,此後他多次進出監獄,最近一次則因妨害自由,重判10年。原以為出獄後還能再戰江湖,「有一天下午,我記得2點多吧,我開始吐血,大家都以為我在演戲。到了半夜,我吐血吐到暈倒,一量,收縮壓剩77、舒張壓33,才被送醫急救。」
高山上水氣足、霧氣多,張智超說若採收時碰上雨季,油菊得烘上30個小時。
檢查出十二指腸潰瘍,張智超住院十多天,「我年輕時沒生過這種病。我想這是老天的懲罰,是不是以前賣毒品害到一些人,身體才會艱苦?」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以前我的觀念是,我賣毒是賣給本來就有吃的人,我也沒逼他或誘惑他,後來才覺得不對,吸毒延伸出來就是偷跟搶。」

鄰里齊護持 走回正途

他移監台東服刑,遠嫁花蓮的周美雲得知後便去探監。「我很怕她知道我混黑道會不理我,結果她還寄菜給我,我覺得很溫暖。」在阿姨的邀請下,出獄前,張智超開始閱讀返鄉青年種植有機農產品的書籍,「我以前看到書就想睡覺,我也不知道赤科山是高還低,只知道他們在山上種田,我想出來做些對人體比較好的東西。」
張智超廚藝精湛,農暇之餘時常研究如何將菊花入菜。
種植有機作物並不容易,且他有近20年都在獄中生活,社會變化早已天翻地覆,「剛出來聽到人家講LINE,我都不知道那是什麼。什麼是智慧型手機?我也不太會用。」對未來有些茫然,「我在山上喝到油菊泡的茶就覺得不錯,住附近的楊二哥看我有興趣,就叫我去他那片田做。那周圍沒有其他作物、不會汙染,我有辦法賣就賣。他也是拉我一把,怕我像以前那樣,看能不能把我留在山上。」
鄰人的善意自動成了一張安全網,穩穩地接住他,每當張智超出門回家,門口常掛著鄰居送來的蔬菜水果。中午來搭伙吃飯的鄰居鳳姐說:「我就想拉他走正途,要給人家一個機會。𨑨迌是一時間,務農賺不了什麼錢、比較辛苦,但是過這種生活,不會提心吊膽。這個孩子,我疼得下心。」
蒸魚上桌之前撒上菊花瓣,可增添淡淡菊香,也很美觀。
不熟悉網購與在地農會銷售的流程,張智超將以阿姨名字命名的「美雲油菊」,申請無農藥檢出,拿到SGS證書後放上臉書販賣。廚藝精湛的他,還把菊花入菜,拍攝烹煮菊花雞湯、菊花蒸魚的影片招攬客人。起初小生意多是親友光顧,國中老師更捧場買了100瓶。去年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居家隔離、工作的人口增加,民間口耳相傳,《本草綱目》記載可消炎、解毒的菊花茶受到歡迎,而原先只是收到他人贈送的客人也自掏腰包,成為穩定的回頭客。

偏鄉捐物資 樂於助人

「讓阿超來這邊,是我跟丈夫一起商量的。想讓他先有個方向試試看,給他一點希望。」周美雲是醫院護理師,休假時在山上經營自家的開心農場。她說:「他做一年比我做10年還厲害。我們只給他一個開始,未來路要怎麼走,他自己慢慢會知道方向在哪裡。」
張智超(右2)小時不愛念書,如今跟著朋友到偏鄉小學捐助物資。(張智超提供)
結束一天農忙,張智超開車載我們回到市區。山路曲折蜿蜒,但每個轉彎處所見皆是天光山色連成一片的美景。他自爆是大路痴,以前出門全靠小弟開車,「現在有了手機導航,我哪裡都能去。」愈來愈熟悉現代科技的生活步調,他常開車到山另一頭的偏鄉小學捐助物資,「聽說這邊小學缺很多東西,我跟一些朋友開始捐乖乖、舊衣服。從拿刀拿槍的人,到現在看到小朋友快樂的表情,我知道自己做對了。」
台北 吳先生

顧客這麼說:天然有清香

這個菊花泡起來很清香,沒汙染、無農藥。我很重視農藥殘留的問題,陸續買了很多送給國外跟中國的朋友,天然的東西大家都很喜歡。

店家資訊

  • 地址:花蓮縣玉里鎮東豐里竹林33之1號
  • 電話:0972-206-270
★《鏡週刊》關心您:珍惜生命拒絕毒品,健康無價不容毒噬。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鏡週刊》關心您:遠離家庭暴力,可通報全國保護專線113。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