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語】台灣試管嬰兒之父曾啟瑞 打造生殖醫學台積電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曾啟瑞投入生殖醫學領域38年,創造出台灣第1個試管嬰兒,被譽為「台灣試管嬰兒之父」。
曾啟瑞投入生殖醫學領域38年,創造出台灣第1個試管嬰兒,被譽為「台灣試管嬰兒之父」。
電視劇《未來媽媽》中2名女主角各因卵巢早衰、丈夫精蟲活動力不足無法懷孕,求助試管嬰兒療程,辛酸過程讓不少觀眾跟著掉淚。台灣1年超過4萬人做試管。這個為眾多不孕夫婦帶來希望的解方,是「試管嬰兒之父」曾啟瑞和團隊在1983年,用最陽春的方式反覆研究、試驗成功。
曾啟瑞醫學系畢業後,負笈哈佛大學,鑽研當年極為冷門的不孕症。1985年,在榮總創造出第1個試管嬰兒。30多年來上萬家庭因為他的幫忙,成全當爸媽的夢想。去年他在台北市信義區創立旗艦型診所,希望打造「生殖醫學台積電」。
「妳來啦!」看見一名2歲半的女娃兒,曾啟瑞的表情與語調軟化,拿出貼紙、糖果逗小孩,女娃兒的媽媽是前行政院長毛治國的女兒毛顯嘉,結婚5年沒能懷孕找上曾啟瑞嘗試人工生殖。「我和我老公中間吃過很貴的中藥、鹿鞭什麼鬼的,還是生不出來,後來找曾醫師,檢查出來,老公輸精管不知道是沒有還是說堵塞,精蟲一隻都出不來,就只能做試管。醫生非常厲害,我們一弄就中啦,前面不知道在蹉跎什麼。」
毛顯嘉35歲時找上曾啟瑞,這對他來說不算是高難度挑戰,他的病患平均年齡42歲,藝人陳明真就是在他的幫忙下,48歲完成當媽媽的夢想,抱回雙胞胎兒子。
1985年4月16日曾啟瑞實現他的夢想,創造出台灣第一個試管嬰兒,接住寶寶的腳時感動到不知如何言語。(曾啟瑞提供)
這幾年台灣少子化嚴重,今年出生率連3月負成長,死比生多,眾人憂心年輕人不婚不生,其實很多人是想生生不出來。人稱「台灣試管嬰兒之父」的曾啟瑞,1985年在榮總創造出台灣第一名試管嬰兒「張小弟」,至今超過萬名試管寶寶因他誕生,雖然生殖醫學愈來愈進步,助人好「孕」這件事的困難度對他來說卻是有增無減。

留當年手稿 自嘲醫學黑手

「年齡是生育最大的敵人,女生到40歲,10顆卵8顆不好。還有飲食、塑化劑、環境影響,很年輕就卵巢早衰、精卵品質不好,或是多囊、子宮內膜易位,愈來愈多。」現在台灣1年超過4萬個人嘗試做試管嬰兒,這個為不孕症患者帶來希望的解方,是當年曾啟瑞和團隊用最陽春的方式反覆研究、試驗出來的。
曾啟瑞做台灣第1例試管嬰兒前,在榮總實驗室做了半年老鼠實驗。(曾啟瑞提供)
翻出做第一名試管嬰兒時的手稿照,曾啟瑞回憶,「做了快20人,張小弟的媽媽是第一個懷孕。這裡寫的是取卵後每次測量的資料。精子跟卵子遇到變成受精卵,分裂成2個、4個、8個細胞,我都有記錄。」筆記整齊又詳實,看得出嚴謹態度。
手稿照的前一個檔案,是他左手抓倉鼠、右手拿針筒的畫面。當年從零開始,做了半年動物實驗,連羊水培養液都要自己泡。「半夜翻牆進研究室看老鼠排卵、胚胎狀況,不像現在我們有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一台1,000萬元,每15分鐘幫胚胎拍一張照。」他擺擺手感嘆:「現在分工分很細,醫生都不會實驗室那一套,我是『生殖醫學黑手』出身,什麼都會。」

見人求子難 走向生殖醫學

這位杏林黑手其實來自書香世家。曾啟瑞1951年出生在屏東東港,家族裡包括他的父親共出了4個校長,但是他從小就想當醫生,「我在漁村長大,鎮上只有3個醫生,看他們的模樣很風光,地方仕紳的感覺。」想從醫也得有資質,曾啟瑞很會念書,國中畢業搭了10小時的平快車到台北考北聯,「那時太自以為是,以為一定上建中,志願隨便填。」最後因1分之差,進入成功中學。這是曾啟瑞人生第一次挫敗,不服輸的他沒安於現狀,高二那年轉學考擠進建中。
毛顯嘉(中)結婚5年遲遲沒懷孕,後來找上曾啟瑞(右)幫忙,接連生下1女1子。
走上不孕症領域,大抵也是高中時埋下的種子,當時在外租屋,看見房東夫婦每晚到台大掛號、吃中藥,只為能有一兒半女。憶起舊時父親友人為了能有後代,求助蔣宋美齡御醫徐千田用調荷爾蒙等方式,快10年才如願,這些都讓他對生殖醫學產生興趣。
後來,曾啟瑞考進徐千田創設的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進入婦產科,1980年再赴美哈佛進修,「那一年,美國第一個試管嬰兒誕生,我在哈佛就有機會去學到這個東西。」不同於許多留學生,曾啟瑞3年學成後沒留在美國,他認為黃種人容易被歧視,「除非能力是白人的10倍才有機會成為教授,既然留在那沒辦法讓專業達到頂尖,只能當一介平凡醫師,不如回來服務。」

向北榮自薦 創台首試管兒

對自己頗有信心,也想有所作為,曾啟瑞主動寫信給台北榮總院長鄒濟勳,自薦可為台灣創造出第一個試管嬰兒。1983年10月他成為榮總婦產科主治醫師,1985年全台第一個試管嬰兒「張小弟」誕生,占據各大媒體頭條。在榮總待了7年後,因恩師徐千田召集,曾啟瑞回到北醫打造不孕症研究室,26年間,團隊從零到每年產出3,000個試管嬰兒;升任北醫副院長仍堅持開診,連日本女星美村美紀也來求診。
取出來的精、卵或是胚胎都要放進攝氏負196度的液態氮裡保存,適當時間點再取出使用。
「下個月讓妳懷孕好不好?」他這句口頭禪,是許多「未來媽媽」的定心丸,「當然不是跟每個人都這樣講,有8成把握才會說。」不是神,不會百分百成功,但只要病患願意,他就不會放棄。每天只睡4小時,都在思考「怎麼幫人生出孩子」,近40年經驗是最強大的資料庫,例如對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其他醫生建議開刀,曾啟瑞卻先讓患者停經、減緩症狀,避免動刀傷害子宮;他指著自己的頭說:「這裡最重要。」
曾啟瑞有個「0分與100分」的哲學,曾是他學生的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王瑞生感受深刻。「他一直強調治療不孕症不能有失誤,因為忽略一點細節,就可能會失敗。沒有懷孕就是0分,不可能有60分這種成績,所以很嚴格、挑剔。」
曾啟瑞創立的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空間寬闊,還設有咖啡廳,要讓情緒緊繃的患者可以放輕鬆。
面對病患,曾啟瑞走暖男路線。不孕患者常會經歷多次失敗,他不隨意澆熄對方希望,「每個患者都有他的缺陷,你要放大他的優點。像是『雖然40歲,但妳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很高,會排很多卵喔!』讓她建立信心,不然她會半途而廢。」
前年曾啟瑞從北醫退休,卻沒停止為病人尋「生」路,找了自己的學生、好朋友,籌措9位數資金,在台北信義區的商辦大樓成立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團隊內醫師群平均有20年經驗。
「原本是韓國CHA集團找上我,要在台灣開分院,我覺得不對,台灣生殖醫學是亞洲做最好的,僅次於美國,我們當然要自己作主,就弄一個旗艦店,要做『生殖醫學台積電』打國際盃。」

走親民價格 為患者拚生路

他花了1年找到現址,內部裝潢處處藏巧思:牆上百子圖、母與子畫作盼為病患招來好孕;考量看不孕門診的人壓力較大,布置許多綠色植物讓人放鬆,藍色的地毯、沙發則讓人心情沉靜;顧及病患隱私,椅背也設計得高一些。設立於台北市蛋黃區,費用卻與台灣一般醫療院所相差無幾,一次試管嬰兒療程約15萬至18萬元,相較美國平均一次新台幣60萬至90萬元,是打國際盃的優勢之一。
曾啟瑞(圖)說,有對夫妻病患經濟不優渥,但都會帶點小禮物表達感謝,他特別把他們夾到的娃娃擺在診間。
沒哄抬價格,也是因這30多年來,曾啟瑞看太多人為了想要孩子,身心俱疲。富太太遲遲未能幫丈夫生下一兒半女,只能默許他向外發展,最終在近50歲時生出嫡長子;藍領階級的高齡夫妻薪資已經夠微薄,卻還是準時跟曾啟瑞報到,「他們比較辛苦,每次來都會帶點小東西,夾娃娃機的布偶、2顆水煮蛋,去夜市看見棉褲,怕我冷也買來送我,還用紅白塑膠袋裝著。」
那3個布偶就放在擺設極簡單的診間裡,風格雖然有些不搭,卻能時時刻刻提醒曾啟瑞,不管是貧是富,想要擁有孩子的心情都是一樣的,他不一定能幫助每個人「求人得人」,但只要有機會,絕對要幫他們拚出一條生路。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