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訪當日,雲覆山頭,車往山裡駛去,過了金岳陸橋不遠,便是金岳部落。對觀光客來說,金岳是南澳最有名的部落,但之於我,卻是數年的想念。難忘初入記者之途,某日因公造訪座落山坡上的聚落,原住民小朋友見著「外地來的大姐姐」,以好奇又害羞的眼神朝我直盯,「尾隨」我們抵達金岳瀑布後,小朋友們突然一躍而下,山林裡孩子們怡然自得的景象,令我留下深刻印象。
當一日泰雅人!深度體驗金岳部落的4種方式

春末的宜蘭南澳鄉,山谷間尚未有熱鬧的溯溪人群,靜謐中的靜謐,剎時還以為時間自古不在此流逝。登上金岳部落的獵人步道,試圖再尋一抹深長的悠閒;不消半小時,就能俯瞰緩緩流行的南澳溪。難得放晴的南澳,贈與我一整日的愉悅美好。
敲響莎韻之鐘 登步道望谷

所幸再訪部落,除了國民小學和幾棟建築翻新,那清閑自在的氛圍未改變一絲一毫。「噹!」用力敲響部落裡的「莎韻之鐘」,紀念日治時期替收到徵兵令的教師搬運行李,不慎失足溺水的少女莎韻,也敲響我的部落旅程。現在金岳部落的體驗項目相當完整,喜歡觀察生態、親近山林者,可前往楓香步道,事先預約有獵人帶領,一路講解打獵陷阱,最後在觀景台眺望山谷溪景。


在金岳國小的操場上有一幢木造的半穴泰雅家屋,現在歸校方管理,若非事先預約,無法入內參觀。保留家屋為的是讓從未經歷過老部落時光的孩子,能認識傳統建築。在家屋內還原古早原住民生活的樣貌,如火爐、床板、穀倉等等,從家屋開始認識泰雅族,頗有寓教於樂的意義。

自製獵人香蕉飯 搗薯榔染布
想深入了解部落的生活,參與各種體驗項目是不錯的方式,這次我試了香蕉飯、小米醃肉和薯榔染布,玩得不亦樂乎。早期原住民就地取材,遍地是野生香蕉或芭蕉葉,山林裡缺水時就直接吃莖幹,可以拿來煮湯,也拿它的纖維曬乾當火種。香蕉飯則是利用其葉片,包裹揉捏均勻的糯米與果肉,送入蒸籠約1小時後就能食用。由於具備飽足感,又方便攜帶,泰雅族的獵人上山時都會帶著妻子做的香蕉飯,口感Q軟,洋溢著蕉葉的香氣,變成遊客很愛的風味甜點。




小米是原住民重要的主食,最具有泰雅風味的傳統美食便是小米醃肉了。肉類在過去是珍貴的食物,當時沒有冰箱,族人便以鹽巴和小米加工保存肉品。據耆老的說法,以前製作小米醃肉的前一晚,需先把肉醃上鹽巴,再以石頭壓住,第二天才開始製作。體驗項目沒那麼複雜,將肉切塊加入鹽巴、小米,攪拌均勻後裝入玻璃罐,帶回家放置1週就能品嘗。若不敢生食肉類,可像我一樣先煎炒再吃,入味的豬肉實在太美味了。


原住民因應大自然而生的智慧,不只展現在食物上。台灣山區盛產薯榔,早期泰雅族取其汁液染布,不同於常見的藍染,薯榔色澤為大地色系的橘棕色,頗有質樸之美。上山摘採來的薯榔得先削去外皮,將其果肉切絲,再拿事先綁好橡皮筋的布料和果肉一起放入杵臼裡,經過不斷攪搗,讓汁液均勻上色,取出解下橡皮筋後晾乾,就是一條充滿藝術感的染布。



金岳社區發展協會
- 地址:宜蘭縣南澳鄉金岳路12號
- 電話: 03-998-4313
- 體驗活動:香蕉飯,250元/人;小米醃肉,300元/人;薯榔染布,400元/人。上述體驗10人以上報名,1人可再折50元、20人以上可打9折。成品可供遊客帶回家。須事先洽詢金岳社區發展協會預約。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