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君來自家暴家庭,高職畢業後很快和男友結婚,住進先生家,卻被精神霸凌,「我坐月子時,先生半夜去幫別的女生搬家,也不肯幫忙家裡的事,結果我抱女兒洗澡,造成椎間盤突出,婆婆卻罵我整天胡思亂想,小孩都顧不好,常把我趕出家門。」
【單親媽媽番外篇】單親媽媽受歧視 「人有時就是會軟爛」

單親媽媽的實際數量不易統計,原因之一是有許多媽媽雖未脫離婚姻,卻是過著如單親媽媽生活的「偽單親媽媽」,例如29歲的怡君(化名)。
先生在市場擺攤,不顧小孩就罷,工作也不穩定,家計靠婆婆做按摩店來支撐。先生甚至以怡君的名義向地下錢莊借錢,「常有錢莊上門討債,叫我幫他還錢,我帶兩個孩子出門都很害怕,他還偷我錢和提款卡,我領錢才發現戶頭錢被提光。」先生欠債,又不分擔子女照顧的責任,生活猶如單親媽媽,她才生完第二胎,馬上要獨自面對兩個小孩,感覺很絕望。
有天,「我躲在廁所撞牆,拿美工刀割腕,但想到兩個小孩,萬一我走了,他們的爸爸也不會負責,就沒真的割下去,只有流血而已。」一臉清秀的怡君開始啜泣,自責說:「我想克制自己不要憂鬱,但腦袋不受控制,可能遺傳吧,我媽也憂鬱症。」她每天在家照顧小孩,頂多出門買飯,能傾訴心情的朋友幾乎全斷了,後來看精神科,想「控制自己的腦袋」,但婆婆反對吃藥,把她的藥全扔了。
怡君因生育離開職場9年,缺乏正常人際關係與獨立經濟,加上夫家的精神霸凌,看起來缺乏自信,不太張口笑,句尾幾個字往往會自動消音。後來她通報家暴防治中心,加上民間社福機構長期陪伴,才漸漸能與人開口說話,「我現在心情不好就帶孩子出去走走,去書店或圖書館。」
她兩個孩子因發展遲緩,一週有3天要帶他們上語言治療課,其餘時間排滿兼職打工,月薪約1萬多,卻要忍受職場同仁的質疑:「為何她要接小孩就可以提早走?」她想離婚,離婚卻會衍生經濟、居住,和小孩早療等問題。
她在社福機構當義工,與人群接軌,培養自信心,儘管還看不見光明的未來,卻努力地生活著。她也能同理去年因攜子自殺被判死刑的吳女:「他們都說吳女懶惰,那我也會懶惰啊,有時就像爛泥爬不起來,那是因為沒遇到能陪伴、幫助她的人。」
協助不少單親媽媽重建生活的台灣社區實踐協會理事長沈曜逸,論及單親媽媽受歧視的問題,他直言:「我們人有時就是會軟爛,不可能無時無刻都在很好的狀態。我百分之60爛,百分之40好,就可以應付了,有點社會地位;但像怡君這樣的單親媽媽,已經努力到百分之80,為什麼我們只看見她百分之20的不好?」
★鏡週刊關心您:遠離家庭暴力,可通報全國保護專線113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 安心專線:1925(24小時)
- 生命線:1995
- 張老師專線:1980
★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