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中,他把枯枝發給每個學員,並要求大家當場折斷,「原本不起眼的枯枝,折斷後香氣四溢的瞬間,總能讓人自然而然的流露笑容。」
不只如此,他同時將山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樹木枯枝,切成五片一組的材料包。他先引導學員發揮創意自由創作,再經由他的巧手,一一的把學員設計的木片圖樣,切割打磨出來,最後再將修整好的木片,重組黏成一幅幅美麗的擺飾,「枯枝的香氣一直都在,這個折斷的動作,打開人們對它的全新感受,一般是說廢物利用,但我稱之為價值重建。」
這個概念也同樣應用在他的金工作品上,原本一只定價60元茶杯,被打破的碎片,在他的巧手嵌鑲下,立刻變身為結合金屬工藝與設計的項錬墜飾,「經過數次的烈火與敲打,廢材的價值也能翻轉千倍,生命的翻轉更是如此。」別人眼中的廢材,對他來說是待琢磨的無價之寶,手作是他來自內心深處的愛與溫度,也是他與人分享心中感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