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好享退基金專案轉眼快滿2年,整體績效雖然追不上一些表現犀利的台股基金,但不知不覺扣些閒錢,定期定額投資2檔的平均報酬率也超過14%。」莊小姐慶幸自己在專案中選的標的表現不錯,但她也開始思考,期滿2年後是不是該停利贖回?
【理財最前線】2年期滿檢視績效 好享退9檔基金教戰

2019年7月,金管會為鼓勵民眾提早準備退休金,催生集保結算所和基富通證券成立「全民退休自主投資實驗方案」,即稱「好享退」,打出紀律投資9檔基金皆免手續費及較低經理費優惠;當時推出3個月就吸引數萬人參加,去年又再開名額,合計有6.8萬餘名投資人扣款至今。專案約定必須連續扣款滿2年,且不得贖回才能享優惠,如今首批扣款者2年期限將至,這段期間9檔基金表現如何?接下來該怎麼操作?

最高績效 獲利約二成
攤開好享退專案裡的9檔基金績效,若是從最初的2019年9月開始定期定額,報酬率最高的是國泰2049目標日期組合基金,累計獲利近2成;最差的是群益全民安穩樂退組合基金,累計虧損0.27%。二者差別在於前者是積極屬性、大部分買股,後者則是保守買債。
「股、債是不同類型,波動度不同難做比較,但這2年全球債券基金表現不好,我也跟著調整。」投資基金超過20年的潔媽表示,她幫自己和女兒都扣款了國泰的目標日期組合基金,而從全球債基金轉進好享退平台的標的,報酬讓她很滿意。

儘管股與債是不同類型商品,不宜一起比較,但這2年若扣款的是保守型債券組合基金,累計報酬落後、甚至出現虧損該怎麼辦?基金教母蕭碧燕表示,「退休規劃是1、20年的長久之事,只看2年績效怎麼會準呢?尤其這幾年股市行情好,債券表現平平是正常狀況。如果投資人耐不住性子而認為:『買別的會賺更多』,那這類商品就不適合你。」
蕭碧燕坦言,平台上的基金只有2年績效,看不出孰優孰劣,尤其9檔設計基礎不一,需要長時間觀察,「問題在於大家有沒有耐心看很長?接下來還想不想繼續扣?」
分析9檔基金特色,以國泰投信的3檔目標日期基金而言,是國外盛行專為退休設計的商品,依據生命週期調整資產配置,越接近退休日期,資產配置越趨保守。其中,國泰2049目標日期組合基金因距離退休時間最長,經理人在操作初期會配置較高的股票以追求高報酬(目前為85%),因此比起國泰2039(股票配置77%)、國泰2029(股票配置59%)的績效更好。

動態調整 配置分三型
至於安聯和群益的另6檔基金,屬於目標風險基金,是按投資人風險偏好來規劃資產配置,區分保守、穩健、積極型,由經理人按市場環境動態調整。
從5月底基金月報來看,保守型的安聯四季回報持有標的為高收債近33%、複合債近20%,其他為新興市場債與全球債;而同樣歸為保守型的群益全民安穩樂退,全球債占比則達55%,其他為現金和新興及高息債。由於近幾年在資金寬鬆環境下,公債表現受壓抑,反應在報酬上,安聯的標的略勝一籌。

再看積極型的安聯四季成長和群益全民成長樂退,以股票基金進攻,但安聯配置在歐美成熟國家股票略高於群益,因此近2年表現也小勝群益。
「報酬要檢視,但需更長時間觀察,重點還是在確定自己是否買對。」蕭碧燕指出,如果投資人離退休還有2、30年,挑國泰2049就不需要轉換調整,因為經理人會自動在後期將部位集中至保守的債券;但若是目標風險基金,現階段選擇保守型就太保守了,應該先選積極型,趁現在多賺一點資本利得,不需要20年都保守。

存退休金 不中途停利
蕭碧燕分享,2年前曾有40多歲的親戚詢問她該扣哪一檔,對方生性保守、從不投資,她就建議買積極也可以,至少要挑穩健型,因為平台上的產品是專為退休規劃設計,波動本就不大,所以在挑選時不妨進階一級,即穩健型的投資人挑積極型,保守型的投資人挑穩健型,但記得接近退休時,那6檔目標風險基金需自行轉換。
而持有約20%績效、國泰2049基金的投資人,到今年8月就滿2年,屆時該不該停利?蕭碧燕強調,如果是規劃存退休金的人,這筆投資應該長期只買不賣,不需要停利,「這跟一般基金不一樣。」
基富通總經理黃致淵也表示,存退休金是長期準備,如果投資人中途停利,會影響複利效果,「一旦停利,很容易隨手花掉,等同提前花用退休金,除非投資人能自律又單筆投資滾入其他標的,否則應該不停利、長期扣款。」
長期抗戰 找時點加碼
同時操作國泰2049和2039的基金經理人廖維苡分享,觀察自家基金的投資人發現,有年輕人是看了2019年專案的績效不錯,從2020年10月開始投入,「2020年才進入專案的投資人,扣款不到一年,少了時間和本金累積,也錯過3月疫情爆發時低點布局的機會,當然績效較低。」足見時間的累積,並且一直參與市場,才有機會在市場最低迷時累積更多的單位數。
黃致淵表示,好享退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別啟動2次專案,現有扣款人數6.8萬餘人,平均投資年齡約43歲,平均月扣款金額每人將近1萬元,且扣款人數留存率都逾9成以上。從此數據來看,43歲啟動退休金儲存計畫,每月扣款1萬元,以年報酬率8%計算,推估到了65歲,可累計逾700萬元的退休金。
其實,退休規劃除了須長期抗戰,也應適時放大累積期的儲存金額。資深證券分析師林成蔭透露,自己也參與好享退專案,並找時點再加碼,「我幫全家人開了四個好享退帳戶,都是扣款最積極的國泰2049、群益全民成長樂退、安聯四季成長,並不打算贖回,等中期回檔或這波多頭走完,考慮增加投資金額。」
當然,退休金不能只存這一筆,蕭碧燕強調,手上也要有其他準備,萬一接近退休時市場發生大震盪,才有實力等待績效回彈,或者當退休急需用錢時,只部分贖回支應,讓剩餘的錢繼續投資,才不致影響退休生活。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